商讨了几个小时后。
顾宸和一众大佬走出办公室。
守在办公室外面的员工们都惊呆了好吗。
本来以为顾宸犯了什么事,还需要出动军队。
现在怎么感觉顾宸一点事都没有。
竟然还和走在最前面的肩膀上是星星的军人勾肩搭背了。
到底发生了什么。
一众员工内心的八卦之心熊熊燃烧。
顾宸为了满足张长江等院士的好奇之心。
实在是经受不住他们满含期待的目光。
实在是这些老头子的眼神太瘆人了。
只好提出带他们去自己工厂的生产线去转转。
满头白发的院士们一听,顿时手舞足蹈。
激动的像个孩子。
在顾宸的带领下,众人乘坐工厂内的专车。
一行人来到了生产车间。
“大家看,这是我们当时在小日子手里购买过来的落伍的生产线。”
顾宸介绍道。
看到这里,顾宸不禁有些感慨。
麒麟渔具厂正是靠着这条生产线一步一步走到现在了。
可以说麒麟渔具厂现在的辉煌完全离不开这条生产线。
张长江等人,不由得发出赞叹。
情不自禁的走到机器面前,伸出手。
不顾上面的灰尘油漆,仔细地抚摸着。
视若珍宝。
张长江叹息一声,内心升起无限的感慨。
想当年。
国家想尽办法,都突破不了国外的技术封锁。
连一条落后的生产线都买不到。
没想到,国家做不到的事情,却让一家民企做到了。
话说,这真的是民企能做到的事情吗。
如果不是在军方有着雄厚的人脉。
张长江都要怀疑,麒麟渔具厂是军方暗中开办的研究所了。
“顾老板,这条生产线真的能无偿上缴给国家吗?”
张长江小心翼翼得问道。
“当然,你放心,待会我就找人帮你们打包好。”
顾宸爽快的答应了。
“只是...”
张长江心中咯噔一下。
“只是什么?你放心,顾老板,国家不会让你吃亏的。”
“只是,这条生产线太长时间没有用过了,得有好几年没有启动过,可能会出现一些小问题。”
顾宸补充道。
“好几年都没有启动?”
张长江有些不解的问道。
要知道,即使在国外看来落后的生产线。
也是国家难望其项背的存在。
如果是他们材料研究中心得到。
肯定会24小时连轴转,根本不会有吃灰的可能。
“是这样,这条生产线的工艺相对来说比较落后。”
“产能已经跟不上了。”
“现在工厂用的是升级后的生产线。”
顾宸淡淡的说道。
平静的语气,让在场的院士们都不禁怀疑自己的耳朵,是不是听错了。
产能跟不上?
已经升级了生产线?
工厂内顿时一片寂静。
过了好一会,顾宸的声音才响起。
“我还发愁这条生产线怎么处理呢。”
“卖废品吧,卖不了几个钱,又有些心疼,毕竟是见证了我们厂子的兴衰。”
“不卖吧,又占地方。”
“正好你们来了,真是给我解决了一个大难题。”
顾宸感谢的握了握张长江的手。
眼睛里满是真诚。
败家子啊,败家子!
张长江内心翻江倒海。
实在是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在自己这里是块宝,在别人那里就是个卖废品都卖不出去的垃圾。
参观完毕。
顾宸又带领着考察团来到了正在生产当中的车间。
车间巨大无比,顶的上四五个足球场那么大。
一进门,就能听到机器巨大的轰鸣声。
整个车间一尘不染。
只是,却看不到几个工人。
只有零零星星的几人,在检查机器上的各项参数。
“这个是干嘛的?”
这时候,张长江走到了一台巨大的机器面前前。
有些疑惑的说道。
虽然目前国家还是生产不出符合军用的需求的碳纤维。
但是,这点眼光还是有的。
张长江去过国外的一些工厂考察过。
只是,顾宸车间的这台机器他还真没有见过。
“哦,你说这个啊。”
顾宸走过去,抬手理了理额头的发丝。
“这是我们前年刚研发出来的工艺,低温碳化。”
“什么,你们竟然连这个工艺都研制出来了?”
张长江不由得惊呼出声。
“低温碳化啊!”
不只是张长江,考察团剩余的院士们都不可思议的望着顾宸。
就连王刚少将也是瞳孔一缩。
他们太清楚低温碳化这四个字代表了什么。
目前,外国的工艺常用的是高温碳化的工艺。
简单易懂,温度达到一定的高度,所有的材料都会碳化。
只是,低温碳化,这只是存在于理论当中的工艺啊,没想到也被研发出来了。
低温碳化的优势太明显了。
这种工艺做出来的碳丝,远比高温碳化的碳丝更具有延展性以及抗压性。
装备到轰炸机上,可以更为直观的提升性能。
本来,考察团的众人还想找回场子。
在生产线挑挑毛病,体现一下院士的智慧。
可是现在呢。
他们只是有些自卑。
对,就是自卑!
他们一群背靠着国家的人,却连一家民企都比不过。
还考察,说是来学习的他们都不够资格。
没想到,这一趟收获颇丰,远超预期。
“顾老板,你们工厂年产量有多少?”
王刚严肃的说道。
顾宸的工厂,让他看到了战机碳纤维化的希望。
只是,这只是一家渔具厂。
鱼竿的用量和轰炸机的用量那可不是一个层级的。
他害怕麒麟渔具厂的产能跟不上空军的用量。
到时候只会白高兴一场。
还没等顾宸说话。
王刚又继续说道。
“有什么困难尽管提出来,只要产能能够提升,我们会为你扫平一切困难。”
王刚郑重承诺。
这句话说的含蓄。
真是的意思是。
有什么困难,国家是你的后盾,国家会为你扫清一切障碍。
顾宸沉吟了一会,反问道。
“王将军,不知道,你们需要多少?”
王刚转过身,和考察团的众多院士窃窃私语。
“10000吨,一年一万吨!”
一分钟后,王刚给出答案。
“啊?!”
顾宸有些惊讶的望着王刚。
他的反应,让考察团的众人不禁有些沉重。
一万吨对于民企来说,确实是比较大的产量了。
只是,不能再少了。
再少就不能满足全国的战机生产了。
“你放心,有困难咱们解决困难...”
王刚下定决心,只要顾宸有什么困难,自己一定会帮忙解决。
只是,还未说完,就听到顾宸继续说道。
“我不是那个意思。”
“我是说,你们要的有点少。”
“工厂全力生产的话一年产能10万吨不是问题。”
“只要1万吨,我们还得缩减产能......”
小说《工业大摸底,鱼竿爆改轰炸机!》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