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刚刚抵达京城,白仁川便感受到了一种微妙的氛围。他作为巡察使成功完成任务,本应受到礼部和户部的褒奖,然而迎接他的,却是一片沉默。
翰林院内的同僚们不再像从前那样对他热情,甚至刻意避开了与他的交流。那些曾经对他抱有期待的官员,也开始对他隐隐保持距离。他很快意识到,自己的作为在地方获得了民心,却在朝堂上引来了更大的忌惮。
“陈家果然在背后动手了。”白仁川暗忖。他知道,地方豪绅受到打击后,陈家必定会回击,而他的成功或许已经被某些人视为威胁。
然而,他并未因此退缩,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步伐。
不出所料,数日后,御史台以“地方骚乱责任不清”为由,上奏弹劾白仁川,指责他在江南推行赋税改革时激化了地方矛盾,导致部分豪绅与百姓冲突不断,甚至有地方官员提出辞职抗议。
“御史台这是在借刀杀人。”白仁川冷笑,将奏折放在一旁。他知道,所谓的“地方骚乱”不过是陈家和地方豪绅勾结下的诡计,而御史台正是陈家施压朝廷的工具。
朝堂上,这份奏折引发了不小的争议。一些重臣认为,白仁川为官太过激进,应当收敛锋芒;另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则为他辩护,称其改革虽触动利益,却确实为百姓带来了好处。
礼部尚书周大人在朝会上力挺白仁川:“陛下,白仁川的赋税改革虽有波折,但其成效有目共睹。百姓负担得以减轻,地方财政也有所改善。若因此而弹劾他,恐寒了天下忠臣之心。”
御史台的几位御史却冷笑道:“成效虽有,但若因改革而引发更多冲突,那便是得不偿失。祖制已有定例,若每位巡察使都如此妄为,朝廷何以治国?”
皇帝沉默良久,目光扫过堂下的官员,最终缓缓道:“白仁川可有辩解?”
白仁川上前一步,躬身行礼,声音沉稳而不失锋芒:“启禀陛下,御史台大人所言的‘地方骚乱’,学生并不否认。但学生敢请陛下明察,这些骚乱的根源,究竟是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