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派贴身仆从来寻他,递给他一个汤婆子。
“公子,夜里寒凉,捂着点手吧。莫在外头站着了,将军和夫人在等着您呢。”
他的桂花糕终究是没送出去。
他把怀中的巾帕拿出来,小心翼翼的掀开。
果不其然,桂花糕已经变形,没有原先精巧的图案了。
小寻故就站在茫茫的黑夜中用手捏起一小块放在嘴里,“好像没那么好吃,幸亏没给他”,这是他跟随来寻的仆人回去路上的唯一想法。
那一年,他七岁,比那暗夜中行走的小团子就大了两轮春秋。
秋清第一次看到那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建宁侯寻向之子,是在十岁。
彼时寻故已经十二有余,正是好玩的年纪,简直皮的认人失疼,每天都有许多访闻传闻大肆宣扬其气焰嚣张,某日某时一拳揍翻哪家的公子啊,某天又翻了另一家的围墙,……诸如此类。
但其父寻向频频从前线传来捷报,功勋无数,为国家的肱骨之臣,人家儿子贪玩点儿怎么了?
幸亏儿子赖上个好爹,可惜将军摊上个败家子。
这是当时大多数人的想法。
秋清一开始也是这么认为的、直到有一天他亲眼看到传说中寻家独子“仗势欺人”的过程。
一位正当红的宦官纵马穿街而过,沿途惊扰无数百姓,眼看着那马蹄就要踏上一个沿街商户家小孩儿的头驴,黎民侧目而视,满街权贵在天子脚下却无一人敢插手,他正欲出声,奈何人微言轻,身旁一群天子侍卫不明事端,以为他想闹事,硬生生将他按了回去。
此时,一位劲装少年郎策马与他相撞,使那宦官仰倒在地,险些撞上后面随行奴才的马蹄,那老虎头下走一遭的小孩儿也被迅速提溜起来扔给了侍卫。
“何人如此放肆!”
那宦官当真是气急败坏了,还不待身旁奴才谗扶,就先跳起脚来,官帽歪斜,头发乱糟糟的,全无往日威风。
“小爷我,寻故,您老有何贵干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