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面的蒙元,我任命徐达为北伐统帅,率领二十五万大军出征。徐达将采用稳扎稳打的战略,先取山东,切断元朝与南方的联系,再进军河南,占据中原腹地,最后直捣大都。此役旨在彻底推翻元朝统治,将蒙古势力逐出中原。
对于东面的张士诚,我派遣李文忠率领十万大军前去征伐。李文忠将先攻杭州,切断张士诚的经济命脉,再逐步围困平江。作战方针是以歼灭其有生力量为主,力求彻底消灭张士诚政权,将江浙地区完全纳入大明版图。
西面的陈友谅,我令常遇春率十五万大军前往应对。常遇春将依托长江天险,在安庆、江州等地与陈友谅展开水战与陆战相结合的战斗。先挫其锐气,再寻找时机决战,目标是摧毁陈友谅的水军优势,攻占其都城武昌,从而平定长江中游地区。
南面的方国珍,我派汤和率领五万水军及三万陆军前去征讨。汤和将从沿海地区逐步推进,先封锁其海上通道,再从陆路进攻福州等城。策略是迫使其投降,若遇抵抗则坚决予以歼灭,以确保福建地区的稳定与统一。
在国内治理方面,我对 “士农工商” 皆有规划,并颁布了一系列诏书以推动各项政策的实施。
对于士阶层,我重视人才的选拔与任用。由李善长起草诏书,于洪武二年下发。诏书强调科举制度的改革与完善,鼓励天下士子研习经史子集,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规定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考试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兼涉策论、诗词等。其目的在于选拔有真才实学、品德高尚的人才,充实朝廷官员队伍,为大明的治理提供智力支持。
针对农阶层,我深知农业乃国之根本。诏书由刘伯温撰写,洪武三年颁布。主要内容为鼓励垦荒,规定新开垦的荒地免税三年,对于积极耕种且产量高的农户给予奖励,如减免赋税、赏赐农具等。同时,大力兴修水利工程,组织各地百姓疏浚河道、修建堤坝、开凿沟渠,以保障农田灌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确保粮食产量的稳定增长,使百姓衣食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