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起彼伏的声音充斥整个太和殿。
看样子都是反对的声音,只是都在等于谦这个出头鸟。
毕竟谁叫人家是首辅呢!
“本王接到密报,倭国有一座石见银山,年产银八百万两,至少可采三百年。”看着底下群臣的反对之声,朱瞻壑悠悠笑道。
顿时,底下的声音戛然而止,群臣不约而同地抬起头看向朱瞻壑,目瞪口呆,不由地吞咽了口唾沫。
实在市朱瞻壑的话太惊人了。
银山、年产银八百万两、可采三百年。
天啊!这是什么概念?
要知道大明的税收一年也才两千四百万两左右。
这一座银山一年的产银量都接近大明近三分之一的收入了。
而且就在倭国,这跟白捡的有啥区别?
“王爷,这……这属实吗?”于谦出列,语气有些激动,声音有些颤抖道。
“锦衣卫亲自调查的结果。”朱瞻壑说道。
顿时,于谦眼神放光,随即整理衣袍,郑重道:“臣内阁首辅于谦有事启奏,倭国屡冒大明天威,倭寇横行,杀我大明百姓,欺我大明子民,罪不可恕!
臣乞王爷,兵发倭国,为我大名百姓主持公道,以绝后患,让外族知晓我大明天威不可侵犯。”
于谦话音刚落,群臣看向他的目光均带着古怪。
没想到啊!没想到,原来你竟然是这样的于谦。
不过,我喜欢。
“王爷,于大人说的在理,倭国弹丸之地竟然敢隐瞒银山不报…不是,下官口误,倭国竟敢杀我大名百姓,简直就是不将我大明放在眼中,定要让他们付出代价。”
“对!王爷,自唐时,倭国受我中原之恩,可是却反过来屡次袭扰我中原海域城市,杀我中原百姓,如此厚颜无耻,背信弃义之徒,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诸位还不知道吧!老夫修史,无意间看到当年始皇命徐福带领三千童男童女东渡仙山求取长生不老药,徐福落脚地正是如今的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