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帝业
张良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谋略,在秦末的乱世中寻找着能够推翻秦朝、重建天下秩序的明主。他在众多的起义军中,选择了刘邦。
张良与刘邦初次相遇时,就被刘邦的豁达大度和善于纳谏所吸引。他开始为刘邦出谋划策,在刘邦西进关中的过程中,张良多次献计。例如,在攻打峣关(今陕西蓝田东南)时,张良建议刘邦先派人在山上多插旗帜,造成兵多将广的假象,然后用重金收买峣关的守将。当守将心动欲降时,张良又说秦军的士兵们不一定会听从守将的命令,不如趁他们松懈时突然发动攻击。刘邦采纳了张良的建议,顺利地攻克了峣关,为进入关中奠定了基础。
在楚汉相争的过程中,张良的谋略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鸿门宴上,刘邦面临着项羽的巨大威胁,张良巧妙周旋。他深知项羽的叔父项伯的为人,于是拉拢项伯,让项伯在项羽面前为刘邦说好话。在鸿门宴上,当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时,又是张良及时召来樊哙,樊哙的闯入打乱了项羽的计划,刘邦才得以趁机逃脱。可以说,如果没有张良在鸿门宴上的精心谋划,刘邦很可能就性命不保,楚汉相争的历史也将被改写。
后来,在楚汉战争的相持阶段,张良建议刘邦封韩信为齐王,以此来稳定韩信,防止他倒向项羽一方。这一策略有效地巩固了刘邦的阵营,为最终打败项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四、功成身退,智者风范
楚汉战争结束后,刘邦建立了汉朝,张良被封为留侯。然而,张良并没有被功名利禄冲昏头脑。
他深知“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道理。在汉朝建立初期,张良就开始逐渐淡出政治舞台。他以身体多病为由,很少参与朝廷的政事。他拒绝了刘邦给他的更多赏赐,只请求刘邦将留县(今江苏沛县东南)作为自己的封地。
张良这种功成身退的做法,体现了他的超凡智慧和远见卓识。他不像韩信等人那样,在功高震主之后还贪恋权势,最终招来杀身之祸。张良在功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