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了23分17秒,恰好是二十年前姑苏河畔海棠花落的时长。
又是一个五年后(主要想展现一下非遗之后的科技传承方式以及未来的美好景象嘿嘿)
非遗博览馆,小女孩的全息手表扫过《千里江山图》。刺绣山水突然漾开波纹,金丝凤凰衔着AR眼镜掠过穹顶。林疏月俯身为她戴上设备,莫高窟220窟的莲花纹在镜片上绽放,与当代绣娘的手部动作形成跨时空的八重对位。
后院的百年西府海棠下,程砚秋正在教儿子组装3D打印的榫卯。男孩腕间缩小版佛珠刻着整部《心经》,黄杨木鲁班锁在他掌心旋出六十四卦象。林疏月旗袍上暗绣的丝线突然变色——巴黎监控系统显示,西玫瑰花窗修复架发生0.3毫米偏移。
塞纳河游船再次传来昆曲水磨腔时,程砚秋的工程日志更新了终极方案:“建议将传统数字模型与深度学习系统并联,但必须保留0.1秒的手工校正窗口。”他落款时故意洇开墨迹,晕染的“林”字像极了当年圣母院晨雾中的冰裂纹。
夜风掀起未完成的《万象更新图》,银针别着的便签显现荧光纹路:“已接入1326位非遗传承人的生物特征数据——林 于AI系统第二次崩溃时”他们腕间的佛珠与檀木串相击,清响融进修复架吱呀的摇摆,惊起满河星光。
(全文完)
–––
故事后记**
文中涉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