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光城带来的新文化元素,像是一股强劲的洪流,冲击着家乡人固有的传统观念。他们推崇的极简主义设计风格,与家乡偏爱繁复装饰的建筑理念格格不入。一时间,城市里新落成的建筑风格各异,引发诸多争议。
老工匠们摇头叹息,认为这些“火柴盒”式的建筑毫无美感、丢失了灵魂;年轻人却大多为其新颖时尚所吸引,争着在新建的社区里落户。
在艺术领域,矛盾更为尖锐。曙光城流行的电子音乐、抽象画作,让习惯了民俗音乐、写实绘画的家乡民众直呼“看不懂”。
一场在市中心广场举办的联合艺术展,差点演变成一场混乱。观展人群分成两派,激烈争吵,一方指责对方“缺乏艺术素养”,另一方回击“故弄玄虚”。
林宇和苏瑶意识到,若不妥善处理文化冲突,可能会让来之不易的合作产生裂痕。他们紧急召集双方的文化使者、民间艺人以及普通市民代表,举办文化交流沙龙,试图在碰撞中寻找到和谐共处的平衡点。
文化交流沙龙在城中的古老剧院举行,气氛凝重又充满期待。林宇率先开场:“大家都看到了,如今我们两座城市的文化正处在一个交汇点,有差异,也有惊喜。但冲突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我们需要的是理解与融合。”
来自曙光城的电子音乐家主动起身,播放了一段融合家乡民俗旋律的新曲,悠扬的笛声与动感的电音节奏巧妙结合,让在场不少人耳目一新。他解释道:“这是我在街头听到一位老人吹奏的曲子得到的灵感,我发现两种音乐并非水火不容,只要用心搭配,就能创造出全新的听觉盛宴。”
家乡的写实画家也走上舞台,展示了一幅以智能机器人劳作场景为蓝本的油画,传统的笔触细腻勾勒出科技的力量,既有现实的质感,又具未来的憧憬。他腼腆一笑:“我试着用我们的老手艺,描绘新事物,没想到效果还不错。”
台下的观众开始交头接耳,眼神里渐渐有了认同。苏瑶趁热打铁,提出建立联合艺术学校的构想,让两地的年轻人从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