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报高手,擅长隐匿行踪、刺探机密。
司马懿面色凝重,目光如鹰隼般扫过众人,低沉而严肃地说道:“诸葛亮之死,事关重大,我总觉其中颇有蹊跷。
你们即刻潜入蜀地,务必打探到最为确切的消息,他究竟是真死还是假死,蜀地如今又是何样的局势,都要给我查得清清楚楚,若有懈怠,军法处置!”
众密探领命后,如同鬼魅般消失在夜色之中,朝着蜀地而去。
与此同时,隐居在汉中深山的诸葛亮,通过与姜维的秘密联络,已然知晓司马懿对自己的死讯心存疑虑。
他略一思索,嘴角泛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决定利用司马懿多疑的性格,再添一把火,让他彻底放松警惕。
诸葛亮精心谋划,与姜维里应外合,在蜀地各处散布起假消息。
一方面,他们故意让一些蜀汉士兵在市井间无意透露,说诸葛亮临终前已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于姜维,蜀汉虽失丞相,但姜维定能延续北伐大业,让魏军不敢小觑。
另一方面,又传出诸葛亮其实是因积劳成疾,病入膏肓,药石无灵,在五丈原溘然长逝,并无任何蹊跷之处。
为了让这些消息更具可信度,他们还安排了一些看似可靠的“证人”,在密探可能出现的场所,绘声绘色地讲述着所谓的“真相”。
那些潜入蜀地的密探,如同嗅觉敏锐的猎犬,四处搜集着各种消息。
起初,他们对这些传来传去的消息半信半疑,然而随着打探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指向诸葛亮确实已死。
密探们还观察到,蜀汉上下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为诸葛亮举办的葬礼极为隆重,百姓们自发地守孝祈福,军队也似乎因失去主心骨而士气低落,不复往日北伐时的昂扬斗志。
这些密探不敢有丝毫耽搁,迅速将打探到的消息传回魏军大营。
司马懿看着密探们呈上来的情报,心中的疑虑开始动摇。
他反复思量,诸葛亮向来行事谨慎,若真用假死之计,定会将消息封锁得密不透风,如今这般满城风雨,或许他真的已死。
再加上密探们描述的蜀汉国内景象,仿佛一切都在昭示着诸葛亮的离世给蜀汉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随着时间的推移,司马懿心中那最后一丝疑虑也渐渐消散。
他开始相信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