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杯水,我犹豫了一下,还是接过喝下。

“为什么救我?”

我问道,声音中混合着傅明宇的困惑和陈海洋的怀疑。

“因为你是我儿子,无论是作为陈海洋还是作为我的实验成果。”

郑教授走向窗边,俯视着城市,“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工作远未完成。”

桌上的平板电脑显示着一个全球地图,上面标记着数十个红点。

我拿起来,看到每个点都对应一个早期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脑电波数据。

“这是下一阶段,”郑教授解释道,“利用我们的技术,保存濒临消失的记忆和人格。

想象一下,成千上万的人不再需要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身份被疾病吞噬。”

陈海洋的科学热情在我体内燃起,但傅明宇的道德感让我保持警惕。

“用什么代价?

还要牺牲多少无辜者?”

“不再需要牺牲,”郑教授摇头,拿出一个小型设备,“这是基于你身上实验改良的微型脑波收集器,可以在不伤害受试者的情况下收集数据。”

我接过设备,感受到它的分量。

这项技术确实可以造福人类,但也可能被滥用。

我看向窗外,思考着自己的定位。

我既是受害者,也是研究成果;既是傅明宇,也是陈海洋。

接下来的两周里,我深入研究了郑教授的所有数据和计划。

白天,我们在实验室完善技术;晚上,我独自思考着逃离的可能性。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我发现自己越来越被这项技术的潜力所吸引。

“明天有董事会会议,”一天晚上,郑教授告诉我,“我们的投资人希望了解项目进展。”

我点点头,内心却在盘算。

这可能是我联系外界的唯一机会,或许也是阻止这项技术落入不当之手的关键时刻。

董事会会议在新加坡最高建筑的顶层进行。

十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富豪和科技巨头坐在长桌旁,眼神中闪烁着贪婪和期待。

郑教授熟练地展示着数据和预期成果,而我则站在一旁,既是展示品也是共同研究者。

“根据我们的计算,”郑教授自信地说,“五年内,我们可以将意识转移技术商业化,十年内可以实现普及。

想象一下,各位,永生将不再是神话。”

董事们鼓掌,眼中的欲望几乎实质化。

其中一位白发老者直接问道:“第一批使用者的价

上一章 继续阅读

第1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