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明依旧每日修行。
一天,他负责看守寺院的菜园。
正值夏季,菜园里的蔬菜郁郁葱葱,然而总有一些野兔来偷吃蔬菜。
小和尚们都很气愤,想要设陷阱捕捉野兔。
慧明想起了尘大师的教诲,心中纠结不已。
他既不想让野兔破坏蔬菜,又不想伤害它们。
于是,他决定每日在菜园边诵经,希望能感化这些野兔。
起初,野兔们并不理会慧明,依旧照常来偷吃。
但慧明没有放弃,日复一日地坚持着。
终于有一天,野兔们似乎被慧明的诚意所打动,不再来菜园捣乱。
其他僧人都觉得十分神奇,慧明却明白,这是佛法中慈悲和感化的力量。
又过了些时日,灵隐寺要举办一场盛大的法会,许多信徒从四面八方赶来。
慧明负责接待这些信徒,在忙碌的过程中,他发现有一位信徒神色慌张,举止怪异。
慧明暗中留意,发现这位信徒竟然趁人不注意,偷取了供桌上的财物。
慧明没有当场揭发他,而是在法会结束后,将这位信徒请到了一旁,轻声说道:“施主,你今日的行为或许有你的难处,但佛说因果循环,种下恶因终得恶果。
若你有困难,不妨说出来,我们一同想办法解决。”
这位信徒听后,羞愧难当,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归还了财物。
经过这件事,慧明对佛法的理解又深了一层。
他终于明白,佛法的修行不在形式,而在于内心的修炼,在于以一颗慈悲、宽容、无分别的心去对待世间的一切。
心中有佛,所见皆佛;心中有爱,万物皆美。
多年以后,慧明成为了一位德高望重的禅师,他像了尘大师一样,用佛法的智慧和慈悲,感化着每一个前来寻求帮助的人。
而他心中那轮佛法的明月,也越发皎洁明亮,照亮了自己,也照亮了他人前行的道路。
《心镜》暮鼓晨钟,悠悠回荡在青山翠谷之间。
灵鹫寺,这座隐匿于山林深处的古刹,红墙斑驳,绿树环绕,透着岁月沉淀下来的宁静与庄严。
寺内,一位年轻的僧人,法号玄真,正虔诚地清扫着庭院。
他低垂着眼帘,手中的扫帚一下又一下,仿佛要将尘世的烦恼都扫去。
然而,他的心中却似有一团迷雾,佛法虽日日诵读,可内心的困惑却如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