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消除。
他继续问道:“大师,弟子明白这世间万物皆因缘而起,可如何才能做到洞察自心呢?”
了悟大师微微一笑,从桌上拿起一面铜镜,递到玄真手中。
“你看这铜镜,它能映照出世间万物,却不会被万物所染。
我们的心,也应像这铜镜一样,保持纯净、清明,不被外界的纷扰所迷惑。
当你能以一颗如镜之心去面对世间万物时,便能洞察自心,领悟佛法的真谛。”
玄真接过铜镜,看着镜中的自己,陷入了沉思。
此后,玄真便依照了悟大师的教诲,努力让自己的心变得如镜一般。
他每日在诵经、劳作之余,都会静下心来,观察自己的念头,不评判、不执着,只是单纯地觉察。
起初,他发现自己的念头如脱缰的野马,肆意狂奔,一会儿想着明日的功课,一会儿又回忆起过去的琐事。
每当这时,他便想起那面铜镜,努力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将注意力拉回到当下。
日子一天天过去,玄真的内心渐渐变得平静而安宁。
他发现,当自己不再被杂念所困扰时,周围的一切都变得鲜活而美好。
那寺中的一草一木,仿佛都在向他诉说着佛法的奥秘;那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那傍晚的最后一抹余晖,都让他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
然而,修行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
一日,寺中来了一位名叫智远的僧人。
智远修行多年,精通佛法,在寺中颇有名望。
他听闻玄真在修行上颇有心得,心中便有些不服气。
于是,他找到玄真,想要与他辩论佛法。
智远一脸傲慢地说道:“玄真,听闻你近来对佛法领悟颇深,我倒要考考你。
你说,这世间万物皆空,那我们的修行又有何意义?”
<玄真心中虽有些紧张,但还是镇定地回答道:“师兄,佛法所说的‘空’,并非是一无所有,而是指世间万物皆无永恒不变的实体。
我们的修行,便是要在这虚幻的世间,洞察自心,证得佛性,从而摆脱烦恼和痛苦。”
智远冷笑一声:“说得轻巧!
你若真能洞察自心,那我且问你,你此刻心中所想何事?”
玄真一时语塞,他突然发现,在智远的逼问下,自己原本平静的心竟起了波澜。
他意识到,自己的修行还远远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