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想过,如何在这场权力斗争中存身?”
沈策低声问道,目光幽深。
楚珩放下手中书卷,微微一笑,道:“策兄认为,我该如何抉择?”
沈策缓缓合上书卷,轻叹道:“太子执掌文官,势力深厚,然其性格刚愎自用,疑心极重,恐怕殿下若贸然投靠,只会成为他的耳目,随时被抛弃。”
楚珩若有所思地点头。
“至于二皇子,”沈策目光微微闪烁,“他虽领兵,但行事直接,信任亲近之人。
殿下若能投其门下,未必不能得一席立足之地。”
楚珩沉吟片刻,抬眼看向沈策,问道:“若二皇兄将我视为可利用的棋子,我又该如何自保?”
沈策嘴角微微扬起,低声道:“那便让他看到殿下的价值,但又不至于让他生疑。”
楚珩闻言,眸光微亮,似已明白了沈策的意思。
2.3 宫宴设局,诗文试探不久后,宫中设宴,宴请群臣,皇子公主皆在列。
宫宴之上,文人墨客齐聚,觥筹交错,谈笑风生。
楚珩自幼鲜少出现在如此正式的场合,因此,他的到来并未引起太多人的关注。
但沈策却安排了一场“意外”,让楚珩在宴席上露了一手。
酒过三巡,御前设下诗文比试,众人纷纷挥毫泼墨,以赋诗明志。
太子楚骁率先提笔,一首诗雄浑大气,歌颂大楚江山,暗含自身“天命所归”之意,令朝中大臣纷纷称赞。
二皇子楚璟虽不擅诗文,却也随口吟诵了一句简短有力的战诗,表达武将豪情,引得武官们纷纷叫好。
轮到楚珩时,众人皆未放在心上,毕竟,这位三皇子素来被视为无能之人。
然而,当他落笔之时,全场皆静。
“浮云蔽日何时散,风卷长河待我归。”
短短一句,寥寥数语,却暗藏深意。
太子楚骁皱起眉头,目光中闪过一抹警惕。
二皇子楚璟却是眉头一挑,嘴角浮现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
这诗句看似平淡,实则暗含隐喻:浮云蔽日,象征皇权之下的压制,而“风卷长河待我归”则意味着蛰伏之人终有一日会崛起。
太子敏锐察觉到这句诗中的野心,目光不善地看了楚珩一眼。
二皇子却忽然大笑,端起酒杯,道:“三弟原来也是个有志之人,今日这诗,倒是让我刮目相看。”
楚珩连忙站起身,恭敬地举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