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

沈无咎一愣,看向吴长老,后者微微一笑:“我这弟子,自小信你师所立‘无名道’。

若你愿收他一役,观之威可成。”

“好。”

沈无咎郑重点头,“此役之后,你便是观前镇灵之使。”

季清隽拱手:“谨记在心。”

夜色降临时,沈无咎返回山中。

他于观门之上重立“无名石旗”,将夜漪斩落之处,以己灵血祭之,重新镌刻符阵,为观镇煞。

他知,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正如昔年师父所言:“你若要重燃香火,就要先撑过风雨灭灯之时。”

而远在千里之外的轮市之中,一方古镜忽泛异光。

镜中浮现一人影,半面金骨,半面红颜,手执朱笔,于虚空写下一字:“道。”

那字燃起黑焰,瞬间化作无数符文,四散而去。

此人低声一笑:“道既重燃,那便……该灭了。”

三日之后,天目山异动。

晨雾未散,灵溪镇东山忽现异象,一道银光自云间划落,直坠镇外青崖之下。

惊动村民者数十人,有胆大者前往探查,却发现崖下石缝之间多了一卷银丝书轴,上有血字三行:“天命既断,道火重燃,伪神当灭。”

字迹猩红,触之即碎,却直透人心。

镇上人心惶惶,谣言四起,有人言道宗将起劫,有人则言有真仙来渡。

而沈无咎,已闭关三日不出。

道观之内,一层灵障将神坛笼罩。

沈无咎端坐坛前,双手结印,灵力贯通气脉,周身九道浮符缓缓旋转,正是旧时“观主封道印”,唯有愿以魂魄祭道之人方能引动。

他闭目,回忆师父当年所言:“欲守道,先破我。

破我非毁身,而是除妄,弃执,令万象归一念。”

这便是“忘我”之境的真意——非遗忘,而是认清。

认清万法归源,皆起于心;认清执念非障,方可为灯。

一炷香后,浮符归一,化作一道烙印没入沈无咎心脉。

他陡然睁眼,眼中清明如洗。

“忘我之下,当启第六境——‘守一’。”

所谓“守一”,即万念不离其道,一心不动于外。

此刻的沈无咎,虽未完全踏入第六境,却已窥其门径,观中灵气顿时汇聚如潮,一时霞光溢顶,神坛浮光若泉。

而山脚之下,夜漪再至。

她站在松林边缘,仰望那道霞光,眼中笑意更浓。

“道火不熄,真身不立。

上一章 继续阅读

第9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