趟旅行,或许正是我找到更多证据的机会。
他想把我带入陷阱,那我就利用这个陷阱,看看他到底想干什么。
在答应“惊喜”旅行后的几天里,林溪那边陆续传来一些消息。
那家灰色咨询公司不仅做危机公关、压热搜,业务范围远比我想象的更黑暗。
他们甚至参与制造网络谣言,煽动对立情绪,比如之前网络上突然泛滥的“网抑云”式矫情文学,就有他们的影子,目的是搅浑水,转移某些真正重要的社会议题的视线。
更可怕的是,林溪的朋友隐晦地提到,这家公司似乎还和一些“杀猪盘”诈骗集团有舆论操控上的合作。
这些信息让我不寒而栗。
顾言泽卷入的,远不止商业机密那么简单。
旅行出发的前一夜,我假借需要查询酒店附近攻略和安排行程为由,拿到了顾言泽放在书房的平板电脑。
他大概以为我已经完全被安抚,放松了警惕。
我打开他常用的地图软件和支付软件,心里默默祈祷他没有清理记录的习惯。
果然,他太自负了。
近一个月的消费记录和行车轨迹清晰地展现在我眼前。
我耐着性子,将那些明显不是日常通勤或去公司的路线,与他声称加班或出差的时间点进行比对。
很快,几个可疑的地点浮出水面。
一个是位于老城区深处、名字古雅但消费记录显示价格不菲的茶馆,他去了两次,都是在深夜;另一个是城郊一个偏僻的工业园区,行车记录显示他在那里停留了近一个小时,时间也是在晚上;还有一个是一家会员制的私人会所,消费记录是一笔不小的金额,而那天他告诉我在公司通宵加班。
这些地点,和他平时营造的精英形象格格不入。
尤其是那个工业园区,他去那里做什么?
我迅速将这些地点和时间截图,发送到我的加密邮箱备份。
看着这些线索,我仿佛看到一张巨大的黑色网络正在慢慢收紧,而顾言泽就站在网络的中心。
手指在冰冷的平板屏幕上划过,我的心却异常滚烫。
这些地点,很可能就是他和那家灰色公司人员秘密接头的地方。
证据链正在一点点形成。
顾言泽,你精心编织的完美假象,马上就要被我亲手撕碎了。
明天,就是去温泉山庄的日子。
这趟名为“放松”的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