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莺》录音导入频谱分析软件,波形图上跳出异常峰值。

“录音被加速过,”他指着104BPM的节拍标记,“凶手让林千雪用快速度录制原曲,再倒放减速至92BPM——这样听起来像正常演奏,但实际时长缩短了12%。”

陆沉立刻换算:原始录音若在18:30录制,加速倒放后,22:30播放的‘实时假象’会掩盖真实死亡时间。

“但有个漏洞。”

小张调出智能钢琴数据,“琴键压力传感器显示,最后一次人工弹奏是18:25,之后全是自动播放——凶手忘了清理这组数据。”

审讯室里,苏雯的直播截图被投屏放大。

“你说22:00在家直播,”陆沉指向背景窗外,“但外滩灯光秀19:00是‘东方明珠红蓝渐变’,22:00是‘金色流星’——你的窗户反射的是红蓝色。”

苏雯脸色煞白:“我、我记错了时间……还有这个。”

陈明甩出一张外卖订单——苏雯19:15下单的奶茶,收货地址是林千雪公寓隔壁的便利店。

“你根本没在家,”陆沉冷笑,“你去现场干什么?”

刑侦实验室里,物证袋中的桂花被置于电子显微镜下。

“每片花瓣的腺体分泌模式独一无二,”技术员兴奋道,“这批桂花和音乐学院温室样本的DNA序列完全匹配!”

与此同时,小张破解了林千雪云盘里的加密文件——被撕毁的乐谱第三页扫描件,背面写着一串数字:“104-92-116 ”。

“这是音频编辑软件的参数!”

小张惊呼,“104BPM录制,92BPM输出,116是声纹滤波代码——凶手用这三组数处理过录音!”

第五章:乐谱的密码刑侦实验室的灯光下,陆沉盯着电脑屏幕上恢复的云盘文件——被撕毁的乐谱第三页扫描件。

纸张背面用铅笔写着一串数字:“104-92-116”。

“这组数字在死者朋友圈的乐谱配图里也出现过。”

陈明凑近屏幕,“会不会是某种密码?”

技术员张锐调出《夜莺》的乐谱,快速比对:“这三个数字对应曲目中三个关键段落的速度标记——原曲是92BPM,但凶手让林千雪以104BPM录制,再通过音频软件倒放调整至

上一章 继续阅读

第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