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然,这位户部尚书正是王景仁安插的细作。
“尚书可知,”他忽然笑道,“贞观年间,李靖将军便曾改良弩机,《通典》有载‘增铜郭以承弦,加铁牙以发机’。
末将不过是依《考工记》之法,精研器用罢了。”
他取出从澶州带来的弩机残件,“旧弩用牛筋弦,遇潮则松,末将以铁丝混入蚕丝,制成‘钢骨弦’,试射时可穿三层铁甲。”
殿外突然传来喧哗,崔莺浑身血迹闯入,手中提着半片夜鹰卫腰牌:“启禀殿下!
城南仓库遭劫,丢失的硫磺正是用于制作火油雷的原料。”
她颈间的双鱼符歪向一侧,李鹏飞心中一紧——这是天策府“遇袭”的暗语,意味着她的契丹遗族身份可能已暴露。
晋王终于开口,声音如滚雷:“太子说你通晓‘数术’,可敢与太学博士当堂对答?”
他抬手示意,四名身着儒服的老者捧着算筹、浑天仪步入。
李玉瑶从柱后走出,向李鹏飞微点头,袖中滑落的《九章算术》封面朝上——这是她昨夜教他的“对策重点”。
“就以‘均输术’论军粮调配,”太学博士王昭远捻须道,“柏乡之战,周将军率军五万,需粮十万石,若从魏州运粮,车牛载二十五斛,往返耗时几何?”
李鹏飞在丹墀上用炭笔绘制坐标系:“魏州至柏乡八百里,车牛日可行四十里,空载时速增两成。”
他标出拐点,“往返需三十日,耗粮恰为所载之数,故必须中途设中转站。”
众臣皆惊,此等“画图解题”之法前所未见。
晋王却前倾身体:“若用你说的‘火轮车’,以桐油浸木为轮,可省几时?”
李鹏飞心中暗喜,这正是他昨日与李玉瑶埋下的伏笔:“火轮车省牛力三成,时速可提至六十里,中转站可减至两处,运粮效率倍增。”
殿角突然传来弦响,一支弩箭擦着李鹏飞鬓角钉入殿柱。
崔莺本能地扑向他,却被太子身边的侍卫按住。
弩箭尾羽染着鸦青——后梁夜鹰卫的标志,而箭头所指,正是她露在袖口的契丹狼头刺青。
“好个天策府密探!”
太子拍案而起,“竟与契丹细作同袍!”
崔莺被按倒时,李鹏飞看见她眼中的绝望——那是游戏中从未有过的复杂情绪。
他突然举起虎符,背面的诗句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