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不能消除,就像那个怀疑邻居偷斧头的人一样,那么造成的祸患就不小了。”
耿南仲不停地争论。
李纲奏报说:“天下的道理,就是诚与疑,明与暗罢了。
真诚就会明达,明达就会更加真诚,从真诚和明达推导,可以达到尧舜那样的境界。
疑虑就会昏暗,昏暗就会更加疑虑,从疑虑和昏暗推导,它的祸患就会有说不尽的。
耿南仲应当用尧舜之道辅佐陛下,而这个人昏暗又多疑,他所说的话不值得深入采纳。”
皇上笑了,而耿南仲非常生气。
退朝后,皇上再次在睿思殿召见李纲奏对。
赐茶完毕后,耿南仲忽然起身奏报说:“臣刚才在等候奏对的班列中遇到左司谏陈公辅,陈公辅是二月五日为李纲勾结士民到宫阙下请愿的人,怎么可以担任谏官的职位呢?
请求把他送到御史台追究治罪。”
皇上和宰相都很惊愕。
李纲奏报说:“臣刚才在延和殿和耿南仲辩论,实在是为了国家大事,没有私心。
而耿南仲怀恨臣说的话,所以有这样的奏报。
到宫阙下请愿的事情,陛下向来明察,臣不敢再进行辩解,只是臣因为没有才能,冒昧地处在枢辅的职位,承蒙陛下特别的知遇之恩,未能有所报答,我向来的心愿,是等敌人的骑兵撤出边境,宋徽宗回朝,然后请求归隐田园,这是我的愿望。
如今耿南仲这样说,臣怎么敢留下来呢?
希望把陈公辅的事情交给有关部门处理,臣能够请求辞官等待治罪。”
皇上笑着说:“士人和百姓数以亿万计,怎么勾结呢?
朕非常清楚,你不须要这样。”
耿南仲仍然不罢休。
李纲再次下拜向皇上告辞,然后离开居住在启圣院,不再回到官府。
李纲呈上奏札请求离职,奏章一共上了十多次。
皇上都批答不允许,派遣御药院的宦官宣召李纲上朝,并且押着他到枢密院处理事务。
李纲又立即上马前往。
四月初一,皇上前往宁德宫,又派遣御药院的宦官宣召李纲随从护驾。
宋徽宗在三月进入京城,李纲以守御使的职务,在新东门内迎接下拜。
宋徽宗在辇车上回头拱手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