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治疗室”。

有一次我忍不住提醒他:“周明,心理疏导需要专业界限,你这样过度介入,对她未必是好事,也影响我们。”

他当时正在备课,闻言抬起头,眉头皱得很深:“你怎么又来了?

能不能别总把心理学那套用在家人身上?”

“林薇是个病人,她信任我才肯让我靠近,你思想能不能别那么龌龊?”

龌龊?

我看着他眼里的不耐烦和维护,突然觉得有点可笑。

这算不算某种程度的“晕轮效应”?

因为她是“病人”,所以一切行为都被合理化了?

没过几天,一封匿名邮件躺在我的收件箱里。

发件人地址是乱码。

点开,是几张照片。

校园咖啡馆,靠窗的位置,周明和林薇坐在一起。

一张是林薇低着头,似乎在哭泣,周明身体前倾,递给她纸巾,眼神关切。

另一张,林薇抬起头,正对着周明说话,脸上还挂着泪痕,但嘴角有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拍摄角度很刁钻,显得两人距离极近,姿态亲昵。

我关掉邮件,心里没什么波澜,甚至有点想给这拍摄技巧打个分。

我知道这是林薇的手笔,她在试探我的底线,或者说,是在向我示威。

这出戏,越来越有看头了。

又是一个深夜,我早已睡下,手机却在床头柜上轻轻震动了一下。

是短信提示音。

我拿过手机,屏幕亮起,显示发件人是“老公”。

内容很简单:“薇薇睡了吗?

她今天状态好多了,谢谢你老婆。”

我下意识地转头看向身边。

周明睡得很沉,呼吸均匀,他的手机就放在他那侧的床头柜上,屏幕是暗的。

我的手指顿在屏幕上。

几秒后,我轻轻拿起周明的手机,解锁。

打开他的短信界面,发件箱里空空荡荡,没有任何新发送的记录。

呵。

我放下他的手机,重新拿起自己的。

看着那条模仿周明语气、刻意制造亲昵感的短信,我几乎能想象出林薇在另一个房间,按下发送键时脸上得意的表情。

她是用自己的手机发的,然后把号码伪装成了周明。

挑衅,已经升级到这种地步了。

真是有活力啊,这位“社恐”患者。

3 隐秘的录音那条来自“老公”的短信截图,我存了下来,放在一个加密的文件夹里。

冷静,是职业素养,现在也是自我保护。

我开始像

上一章 继续阅读

第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