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以及我重新开始的机会。
一周后,我踏上了飞往德国的航班,开始了人生的新篇章。
14时光如水,转眼已是三年后。
德国慕尼黑的生活比我想象的要顺利得多。
我在量子研究中心迅速站稳了脚跟,不仅完善了我的量子计算模型,还开发了一系列基于该模型的实用应用程序。
正如我当初所说,那些被张浩文公开的初级算法反而为我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便利。
我在此基础上申请了多项新专利,并发表了一系列高水平论文,在国际学术界建立了声誉。
而最令我欣慰的是,我与震民的关系一直保持良好。
虽然相隔万里,但我每周都会通过视频与他通话,每年也按约定回国探望两次,每次至少两周。
令人惊讶的是,刘梅在这方面表现得相当配合,甚至有时候会主动延长我的探望时间。
至于张浩文,据说他因为那次失败的技术交易损失了大量金钱和信誉,不得不离开北医,去了一家私立医院工作。
他和刘梅的关系也逐渐疏远,最终分道扬镳。
今天是震民的三岁生日,按照协议,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实行共同抚养。
我特意请了一个月的假期,回到北京准备接震民去德国住一段时间。
飞机缓缓降落在首都机场,熟悉的城市景象映入眼帘。
这三年来,我每次回国都能感受到北京的变化——更多的高楼,更便捷的交通,更现代化的设施。
但我的心思不在这些变化上,而是专注于即将与震民的重聚。
我乘坐出租车直接前往刘梅的住所。
她已经搬离了我们曾经的家,住进了一套新的公寓,位于北京西郊的一个高档小区。
按响门铃后,刘梅亲自开了门。
三年的时间在她身上留下了明显的痕迹——眼角的细纹增多了,神情也不再那么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