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一块碎玻璃,映出自己年轻却坚毅的脸。

在某个瞬间,他仿佛看见爷爷站在木工凳旁,手里的墨斗轻轻一弹,墨线破空而出,在混沌的雨幕中划出一道清晰的光。

第二章 机关盒里的玄机檀木机关盒在台灯下泛着温润的光,秋生用镊子夹出图纸时,发现纸页间还夹着半片枯黄的竹叶——正是去年清明他陪爷爷扫完墓后,从后山竹林折的那支。

叶脉纹路里隐约有墨迹,对着光看,竟显出“活榫”两个小字。

图纸上的鲁班凳设计图比常见款式多出三道暗榫,主结构采用穿带榫改良,凳面下方用铅笔标着“应力分散点”,旁边画着类似力学公式的草图。

秋生摸着下巴回忆大学选修课的材料力学知识,从工具架上取下卷尺,在工作台上画出1:1的设计图。

当第七根墨线弹在梨木板上时,窗外的雨停了,月光透过破窗棂,在图纸上投下蛛网般的阴影。

“先做基准榫。”

秋生自言自语,抄起爷爷的“龙头墨斗”。

这把墨斗是林明远用黄杨木手工雕刻,龙嘴里含着的铜珠随手腕晃动轻响,墨线穿过铜珠孔拉出,带着股老松烟的味道。

他按照图纸标出的“天三地四”比例,在木料上画出榫头卯眼的位置,刻刀切入时,木屑里竟混着极细的铜粉——显然是爷爷曾反复修改过此处结构。

凌晨三点,第一块榫头成型。

秋生将它插入卯眼,轻轻一推,木料发出“咔嗒”轻响,严丝合缝得如同天生一体。

他想起爷爷说过的话:“好的榫卯会说话,你听,它们在互相问好。”

此刻的木料虽未开口,却在掌心传递着某种隐秘的共鸣,像跨越时空的握手。

天亮时,鲁班凳的雏形已摆在工作台上。

三条腿的弧度比传统款式更陡,凳面暗藏的穿带榫形成三角形稳定结构,秋生咬咬牙,脱了鞋站上去——130斤的体重压上去,木料纹丝不动。

他又搬来装满工具的铁皮柜,足有80斤重,搁在凳面上,榫卯结合处依然严密,只在凳腿内侧渗出少许木蜡油,像紧张时的汗珠。

“秋生哥,你疯了?”

阿凯进门时正好看见这幕,公文包“啪嗒”掉在地上,“这要是塌了......不会塌。”

秋生跳下凳子,从裤兜掏出笔记本

上一章 继续阅读

第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