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接过糖,放进嘴里,甜味在舌尖蔓延开来,却掩盖不了心中的苦涩。

我知道,这糖是用母亲辛苦攒下的布票换来的,每一分钱都凝聚着她的汗水与辛劳,也承载着她对这个家的爱与责任。

争吵与隐忍那晚,父母的争吵持续了很久。

我躺在床上,听着他们压低声音的争执,心中充满了困惑与不安。

母亲责怪父亲不该用粮票换糖,而父亲则坚持说这是为了让女儿开心。

他们的声音在夜空中回荡,如同两把锋利的刀,切割着彼此的心,也刺痛着我的心。

我悄悄爬下床,躲在门后偷听。

母亲的声音带着哭腔:“国栋,你知不知道我们家的粮票已经不多了?

你还要这样乱花吗?”

父亲沉默了一会儿,然后低声说:“玉兰,我知道家里困难,但妮妮她......她太久没尝过甜味了。”

那一刻,我明白了父亲的苦心。

他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女儿的爱,即使这份爱显得那么笨拙和不合时宜。

我暗暗发誓,以后一定要更加懂事,不再让父母为我操心。

二、橘子糖的甜蜜与苦涩离别与牵挂父亲出发去阿尔巴尼亚的那天,天空阴沉沉的,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离别。

母亲早早地起床,为他准备了满满一壶姜汤,壶套内侧还细心地缝了一块纱布,说是焐在胸口能止咳。

父亲蹲在门槛上磨他那双翻毛皮鞋,鞋钉在水泥地上划出凌乱的线,仿佛是他内心复杂的情绪。

<我偷偷扳开五斗橱最底层的抽屉,粮票夹裹在印有题字的报纸里。

父亲昨夜偷偷塞进去的东西露出一角——是张泛黄的照片,照片上二十岁的母亲抱着襁褓中的我,辫梢系着崭新的红头绳。

照片背面用红蓝铅笔写着:“妮妮周岁留影,斯库台站台补拍。”

父亲往行李塞铝饭盒时,一枚刻着俄文的铜纽扣突然掉落。

赵师傅昨夜来过,他布满冻疮的手攥着这枚1965年K3次列车纽扣,说当年父亲在零下40度的西伯利亚,用这枚扣子堵住破裂的蒸汽管。

上一章 继续阅读

第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