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众武将见状,这才强行止住笑声,可一个个憋得满脸通红,表情古怪。
就在这时,太子朱标适时上前一步,对老朱躬身道:
“父皇息怒。”
他随即转向面如土色、跪伏在地的王敬,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王大人,通政司的改革,乃是孤与父皇深思熟虑后共同决定。
你今日当朝弹劾张紞大人,可是在质疑朝廷的决策,质疑孤与父皇吗?”
王敬浑身一颤,汗出如浆,连连叩首:
“臣不敢!臣万万不敢!臣只是……只是担心此举祸乱朝纲,恐遭后人诟病……”
那“共同决定”四字,朱标咬得极重,像是直接砸在王敬的背上。
这一锤定音,分明是将王敬的弹劾,毫不留情地定性为对抗皇权,动摇国本。
殿中文武百官不约而同地屏住了呼吸,鸦雀无声。
所有人的目光,带着或震惊、或敬畏、或幸灾乐祸的复杂情绪,齐刷刷地投向太子朱标。
朱标身姿挺拔,面容平静得像一汪深潭。
可就是这份平静,此刻却透出一丝令人陌生的凌厉。
那双原本温润如玉的眼眸,此刻深邃得望不见底,其中仿佛有星辰流转,又好似蕴藏着无尽的风暴。
他没有出声,甚至没有挪动分毫,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却让整个大殿的空气都凝固了。
众大臣只觉得背脊发凉,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天灵盖。
这还是那个素来以仁厚宽容著称的储君吗?
以往只道太子殿下温文尔雅,是老朱的仁慈一面,谁曾想,这仁慈背后,竟也藏着如此令人心悸的锋芒!
“我的老天爷,这……这简直是又一个朱重八啊!这父子俩还要不要人活了?”
殿内不知有多少人在心里哀嚎。
这太子殿下,比之陛下,似乎还多了一份沉稳与内敛。
人人皆知其锋利,却从未见其出鞘。
而朱标,就是那柄被温润玉鞘包裹的绝世名刀。
可如今,这柄温润如玉的刀,终是亮出了应有的锋芒。
“刀子要藏在鞘里才吓人”,
奉天殿内,这柄温养了二十年的刀终于出鞘。
老朱看着满朝噤若寒蝉的臣子,忽然很想放声大笑。
这些蠢材现在才明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