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躲在图书馆的角落里,翻看着同学们工整漂亮的笔记,眼泪不争气地砸在书页上。

手机突然震动,是奶奶发来的语音:“昭宁啊,奶奶今天去庙里求了支签,说你肯定顺顺利利的......”听着奶奶带着乡音的安慰,她擦了擦眼泪,重新翻开课本,在笔记本上写下:“沈昭宁,你没有退路。”

为了弥补基础差距,沈昭宁几乎住在了图书馆。

清晨,她是第一个刷开图书馆大门的人;深夜,她是最后一个离开自习室的身影。

她开始主动加入学习小组,尽管一开始连讨论时的专业术语都听不懂,但她坚持每天记录不懂的词汇,回宿舍后熬夜查阅资料。

同组的学姐李悦注意到了这个沉默却努力的女孩,常常在课后留下来给她补课:“你知道吗?

我最佩服你的就是这股劲儿,很多人遇到困难就放弃了。”

大二那年,沈昭宁终于等到了梦寐以求的机会——加入实验室参与国家级纳米材料研究项目。

第一次进入实验室时,她激动得双手发抖,却在操作精密仪器时因为紧张差点出错。

导师陈教授看着她慌乱的样子,没有责备,只是说:“科研需要热情,更需要沉稳。”

从那天起,她每天最早到实验室,打扫卫生、准备实验器材,跟着师兄师姐学习操作规范。

为了练习移液枪的精准度,她对着量筒反复练习,直到能将误差控制在0.1毫升以内。

项目进行到关键阶段时,沈昭宁遇到了瓶颈。

她负责的纳米涂层耐温性实验连续失败了二十多次,数据始终达不到标准。

那段时间,她几乎不眠不休地泡在实验室,饿了就啃面包,困了就趴在实验台上眯一会儿。

有天深夜,她盯着显微镜下的样本,泪水模糊了视线。

就在她几乎绝望时,突然发现涂层表面有一处细微的结构差异。

她立刻重新设计实验方案,当新的数据终于符合预期时,窗外的天空已经泛起鱼肚白。

大三暑假,沈昭宁放弃了回家的机会,选择留在实验室继续研究。

奶奶得知后,偷偷托人给她寄来了家乡的豆瓣酱和晒干的梅干菜。

包裹里还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昭宁,奶奶知道你忙,不用惦记家里,好好照顾自己。”

看着熟悉的字迹,沈昭宁躲

上一章 继续阅读

第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