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盒。
打开后,里面除了父亲的日记本,还有一叠泛黄的图纸——那是父亲未完成的“希望之城”终稿。
图纸边缘密密麻麻写满批注,其中一行用红笔标注:“建筑的终极意义,是让每个平凡的灵魂都有栖息之所。”
“我们重启这个项目吧。”
陆沉舟将图纸摊开在林暖面前,眼中闪烁着久违的光芒,“用我们这些年的经验,赋予它新的生命。”
林暖看着图纸上熟悉的笔触,想起十年前盛川建筑的邀约,轻轻点头:“这一次,我们按照自己的方式来。”
他们将“新希望之城”项目定位为“未来生态社区”,不仅融入绿色建筑技术,更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陆沉舟亲自带队考察选址,最终选定了城郊一片废弃的矿区。
“这里曾被工业文明伤害,”他站在布满碎石的土地上,“但我们可以让它重获新生。”
项目启动后,陆沉舟和林暖每天都会去工地。
陆沉舟戴着安全帽,拿着图纸与工人们讨论施工细节;林暖则穿梭在临时搭建的板房中,收集居民对未来社区的期望。
他们还邀请了当年萤火小学的学生参与设计,让年轻一代的创意为项目注入活力。
建设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资金短缺、技术难题、周边居民的质疑……每一个问题都像拦路虎。
但陆沉舟和林暖没有退缩,他们举办公益展览筹集资金,组织专家研讨会攻克技术难关,挨家挨户与居民沟通。
渐渐地,反对声变成了支持声,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建设中来。
在一个暴雨倾盆的夜晚,工地的排水系统突发故障,积水迅速蔓延。
陆沉舟不顾林暖的阻拦,冲进雨中指挥抢险。
雨水浇透了他的衣衫,腰伤也隐隐作痛,但他依然坚守在第一线。
当积水终于退去,天已经蒙蒙亮,工人们看着疲惫却坚定的陆沉舟,自发鼓起了掌。
三年后,“新希望之城”正式落成。
错落有致的生态住宅依山而建,屋顶的太阳能板与绿植相映成趣;中央广场上,孩子们在清澈的喷泉旁嬉戏,老人们坐在长椅上晒太阳;废弃的矿坑被改造成人工湖,湖面上倒映着蓝天白云。
这里不仅是一个居住社区,更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生态有机体。
落成典礼上,陆沉舟站在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