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被捕毒枭,他们命令其他车辆加速突围,自己留下断后。

枪林弹雨中,父亲操控车辆与匪徒周旋,姑父用精准的射击压制敌人。

一发罪恶的火箭弹拖着尾焰呼啸而来……剧烈的爆炸,冲天的火光。

当增援部队赶到,只找到扭曲变形的车架残骸,以及散落在焦土上、染着黑血的警号碎片(父亲苏卫国的警号:PC-XXXXX,姑父赵刚的警号:PC-XXXXY)。

追授一等功。

而他自己呢?

军校材料实验室里彻夜不灭的灯光。

他熬了无数个通宵,查阅了堆积如山的文献,做了上千次实验,才在导师张博伦“指导”下(实则是挂名),完成那篇关于新型航空发动机耐高温涂层材料的论文。

数据详实,前景广阔。

论文被导师拿去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引起轰动。

然而,仅仅三个月后,国外某军事承包商突然公布了一项几乎完全相同的技术,并迅速投入应用。

苏洛震惊、愤怒,他收集了所有原始实验记录和草稿,向学校、向有关部门实名举报导师剽窃并出卖国家机密。

等待他的不是正义,而是一顶沉重得足以压垮一生的黑锅。

导师张博伦动用关系,颠倒黑白,在校方和调查组面前声泪俱下地表演:“苏洛这孩子,心术不正啊!

他想偷卖这项技术给境外机构,被我及时发现并制止了。

他这是怀恨在心,恶意诬告啊!”

没有任何深入的调查,苏洛被扣上“叛国嫌疑”的帽子,开除学籍,档案里留下了一个污秽不堪、永不磨灭的烙印。

申诉?

石沉大海。

导师张博伦则名利双收,成了“慧眼识珠、保护国家机密”的功臣。

他不甘!

带着洗刷污名的执念,他入伍了。

主动申请去最艰苦、最危险的西部高原边防。

在空气稀薄、风雪肆虐的哨所,他像一头沉默的孤狼,玩命地训练,玩命地执行任务。

巡逻、潜伏、抓捕越境分子、抢险救灾……七年!

整整七年!

他七次在生死边缘力挽狂澜:在暴风雪中独自跋涉数十公里,找回迷失的测绘分队,避免了重大国家机密泄露;在边境冲突中,只身潜入敌后,炸毁对方重要补给点,扭转战局;在恐怖分子劫持人质事件中,作为突击手第一个破门而入,精准击毙匪首

上一章 继续阅读

第5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