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上小女孩清澈见底的眼睛,心头某个坚硬冰冷的角落,仿佛被这束笨拙却无比温暖的光,轻轻撞开了一条缝隙。
这……真的是那个傲慢冰冷、张口闭口“视觉冲击力”、“瞬间即永恒”的顾屿拍出来的?
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下一页。
是一组街头抓拍。
主角是一个跛脚的老爷爷,正弓着背,脖颈青筋暴起,用尽全身力气推着堆满废旧纸板、摇摇欲坠的三轮车上坡。
汗水顺着他沟壑纵横、写满沧桑的脸颊大颗滚落。
画面定格在他咬紧牙关、眼神里混合着艰辛与不屈的瞬间,力量感扑面而来。
但真正攫住我目光的,是旁边一张不起眼的附照:老爷爷坐在路边树荫下喘息,一个背着大大书包、系着红领巾的小男孩跑过去,把自己手里刚买的、还冒着凉气的矿泉水,不由分说地塞到了他沾满灰尘的手中。
老爷爷错愕地抬头,浑浊的老眼里映着孩子干净纯真的笑脸。
照片右下角写着:“张伯的坡。
和一瓶水的重量。”
再往下翻:冷雨中,一只瘦骨嶙峋的流浪猫警惕地蜷缩在湿透的破纸箱角落,眼神惊惶;深夜即将收摊的夜市摊主,靠着油腻的推车短暂打盹,布满老茧的手里却紧紧攥着一个崭新的、亮晶晶的粉色塑料小发卡(大概是收摊后给女儿的小惊喜?
);天蒙蒙亮,空旷无人的街道上,穿着橙色工服的清洁工阿姨,在扫完最后一段路后,对着东方初升的、蛋黄般的朝阳,舒展着疲惫的身体,脸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满足……每一张照片,都像一扇小小的、被温柔擦拭过的窗。
没有后期过度的渲染,没有刻意营造的戏剧冲突。
只有镜头背后那双眼睛,带着一种近乎固执的温柔和耐心,长久地、安静地注视着那些被繁华喧嚣遗忘的角落,注视着那些平凡甚至卑微的生命里,努力挣扎着发出的、微弱却真实的光芒。
那些手写的、简短甚至有些笨拙的注释,像小心翼翼的注脚,笨拙却真诚地传递着拍摄者那一刻的心跳和温度。
这和我所认识的顾屿,截然不同,判若两人。
“震撼吧?”
苏晴凑过来,压低声音,带着一丝得意,“听我哥说,顾屿高中时就这样,有点孤僻,不爱说话,但镜头对准的,永远是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