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现在是荒年,粮食更容易让村民感激。
另外现在小夏来了,人口也多了,家中的粮食更要多储备些。
所以今日便是要入城买粮。
李原与小夏各自背了一个竹篓。
李原这次足足带了十贯钱,一贯铜钱差不多有十斤重。
而这十贯钱就有百斤重了。
如果不是小夏跟着,这钱还真挺难搬运的。
一路无话,两人的脚程不慢,未到午时就到了县城。
给看门的兵丁看过兵户腰牌,又一人交了2个铜板的入城钱。
便与小夏进了县城。
这次来,主要目的是买粮。
李原自然是先去了县城南城粮市。
这里有一整条街都是粮行米店。
放眼望去,街上骡马车架不断,车上大多都堆着鼓鼓粮袋。
李原走了几家店铺,先粗略的看了一下这里的粮价。
现在是荒年,又青黄不接,实话说青原县的粮价并不低。
其中米最贵,一石米也就是120斤,要价两贯钱,即便的糙米也要一贯五。
麦要便宜一些,一石在700钱到800钱左右。
而粟米之类的杂粮则在500钱到600钱左右。
走了一圈,李原便寻了一家铺面不大的粮店走了进去。
这间店面的掌柜是一位极为干练的女子。
看起来二十八九的年纪。
这不奇怪,现在的大梁朝,女多男少。
本应是男子担任的岗位现在很多都由女子充任。
那名女掌柜,见进来的是名年轻俊俏的郎君,眼前便是一亮。
已然有了三分的好感。
询过粮价,李原便和女掌柜谈价。
最后以490钱一石的价格,买了十二石粟米。
交了一贯的定钱,李原让粮店先行筹备,自己还要在城中转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