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在键盘上半天敲不出一个字。

他走到窗边,看见产业园的工人正扛着钢筋往楼上运,汗水顺着他们黝黑的脖颈往下淌,却没人停下脚步。

他突然想起父亲常说的话:“石头再硬,也经不住水滴天天砸。”

他重新坐回电脑前,把马克的批注逐句抄在笔记本上,查词典、问德语系的同学、甚至在涉外论坛上发帖求助。

当他把修改后的报告发过去时,天边已经泛起了鱼肚白。

这次马克只回了两个字:“尚可。”

为了克服语言障碍,林羽开始每天晨跑时听德语听力,吃饭时看德语新闻,连做梦都在背德语单词。

有次在食堂打饭,他对着阿姨说:“请给我一份das Fleisch(肉)。”

阿姨举着勺子愣住了:“小伙子,你说啥?”

项目推进到第三个月,卡在了核心算法的优化上。

德方坚持用他们的传统模型,林羽却觉得不符合中国市场的实际需求。

两人在视频会议上吵了起来,马克拍着桌子吼:“你只是个助理!

懂什么专业!”

林羽攥着拳头,用还不太流利的德语反驳:“我懂中国用户需要什么!”

挂了电话,张涛的微信就来了:“小林,别跟马克硬刚,咱们按他们的来就行,出了问题算公司的。”

林羽盯着屏幕看了很久,回了句:“张经理,要是只为了完成任务,那我们何必接这个项目?”

那天晚上,他在宿舍翻出大学时的算法课本,结合这几个月收集的市场数据,画了满满三页纸的草图。

凌晨两点,他突然灵光一闪,抓起笔在草稿纸背面写下一串公式——把德国模型的框架和中国用户的行为数据结合起来,或许能找到新的突破口。

当林羽把新的方案发给马克时,对方沉默了整整两天。

周五下午,视频电话再次接通,马克脸上没了之前的傲慢:“林,你的方案很有趣,明天我们详细讨论。”

挂电话前,他补充了一句:“抱歉,之前我的态度不好。”

林羽靠在椅背上,长长地舒了口气。

窗外的月光透过纱窗照进来,在地板上投下格子状的影子,像极了他原来的工位。

只是此刻再看那些格子,他突然觉得没那么压抑了。

第三章:暴雨里的零件项目进入实地测试阶段,林羽跟着技术团队去了

上一章 继续阅读

第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