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像一道无声的抗议。

他抬头,血痂的疤痕在灯光下泛着微光:“如果开除能换她活下去,我认。

但那些护工...连她的线头都接不上。”

王强突然沉默,瞥见程志远腕上的紫线头缠痕。

暴雨那日的急救室画面闪过他脑海——程志远用毛线连接监测仪电极的瞬间,仿佛续命的巫术。

“公司新政策...”他犹豫着掏出另一份文件,“因特殊情况...允许快递员参与社区关怀试点。

你...去春华园当兼职协调员。”

程志远愣住,药盒“啪”地掉在桌上。

王强苦笑:“林淑芬的毛衣,上了社区报纸。

总部说...有时候,违规的‘人情’比规矩更重要。”

春华园502室,林奶奶正将织好的紫毛衣小心叠进木箱。

线头依旧垂在衣角,像未完成的句号。

林晓在旁整理药盒,新买的智能监测仪安静地闪烁,与传统药盒并排放在茶几上。

“志远来了。”

林奶奶抬头,镜片后的目光柔和许多。

程志远的新身份徽章在胸前闪烁,她突然取出抽屉里的旧信封——李国强战友寄来的信,封口处贴着褪色的邮票。

信纸展开时,程志远看见潦草的字迹:“淑芬,若我走了,请继续织毛衣。

线头断时,就接,像接我们的日子。

箱底有我给你存的毛线,紫的,永不褪色。”

林奶奶的眼泪滴在信上,程志远的心猛地收缩。

李国强竟预见了她的执念,用毛线编织成三十年的等待。

林晓哽咽:“妈,爸让你...接下去的是生活,不是遗憾。”

暴雨后的阳光斜照进窗,紫毛衣被林奶奶赠予社区关怀中心,挂在展览墙上。

线头依旧垂落,却成了无数独居老人故事的引子。

程志远在开幕式上,将药盒提醒系统与智能设备整合,李姐护工团队加入试点项目。

“传统与科技,不该对立。”

他在发言时,指尖的血痂早已消失,但疤痕仍像一道勋章。

林晓坐在台下,风衣换成淡紫衬衫,手机里工作群的消息沉寂——她成为项目的志愿者,织针与键盘交替使用。

深夜,502室的毛线箱被重新打开。

林奶奶取出李国强存的毛线,程志远在旁教她新的针法。

线头接上时,监测手环的心率平稳如歌。

林晓忽然问:“志远,你母亲的遗憾

上一章 继续阅读

第17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