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轻轻反问了两个问题:“我的KPI完成了吗?

我负责的工作交付有任何疏漏吗?”

陈默哑口无言。

他看着眼前这个女人,她不愤怒,也不委屈,只是纯粹地就事论事,用专业的盾,挡回了所有不专业的话术。

战争的高潮,在一个核心产品出现重大线上事故的夜晚来临。

用户投诉铺天盖地,技术和产品团队焦头烂额,连续熬了两天两夜,也没找到问题的根源。

张立在公司大群里慷慨陈词,号召大家“发扬奋斗者精神,共克时艰”,气氛渲染得如同要去炸碉堡。

而吴曼,在第二天正常上班后,只花了三个小时,就通过数据分析和用户行为追溯,定位到了问题的症结——一个由市场部的新人在后台进行营销配置时,犯下的极其隐蔽的低级错误。

下午五点,她把详细的问题根源分析、解决方案和操作手册,写成一封条理清晰的邮件,发送给了张立和所有相关项目负责人。

然后,和往常一样,收拾东西,六点整,在众人复杂的目光中,准时下班。

她没有在任何群里声张,仿佛只是解决了一个寻常的bug。

当天深夜十一点半,公司大群突然响起一连串“@所有人”的提示音。

张立兴奋地宣布:“兄弟们辛苦了!

经过我们团队连续48小时的奋战,问题已经彻底解决!”

他还附上了一张团队成员在办公室围着外卖盒饭的“奋斗照”,照片里每个人都带着疲惫而自豪的笑容。

他洋洋洒洒地表扬了每一个人,唯独对吴曼的贡献,只字未提。

赤裸裸的功劳窃取。

林锐在群里看到这一幕,气得差点把手机摔了。

他觉得吴曼这次一定会爆发。

然而,吴曼什么也没说。

第二天上班,她既没有在群里对线,也没有找张立理论。

她只是默默地将几样东西整理成了一封新邮件:她昨天下午五点发出的那封解决方案邮件的截图。

深夜十一点半张立在大群邀功的截图。

以及系统后台清晰记录着bug修复时间和操作人(是她本人)的日志记录。

然后,她按下了发送键。

但收件人,并不是那位高高在上的大老板而是公司的CFO(首席财务官)。

邮件标题是:《关于昨晚线上事故处理过程及人力成本的几点思考》。

她在

上一章 继续阅读

第5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