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让他震撼的是,他的儿子张辅,竟死于土木堡之乱。
“我愧对张家,更愧对世美张玉!”朱棣低语。
“四哥……”未知角色刚要开口劝解。
“别说了,我明白你想讲什么,别劝我了。”
说罢,他深深吸气,一步步走向英国公府。
未知角色未再多言,只是静静相随。
请求追读!
朱棣来到英国公府前。
门前的守卫一见来者是谁,心中俱是震动。
“小人拜见太宗皇帝!”
众人急忙单膝跪地行礼。
面前之人,乃是一代雄主永乐大帝朱棣!
更何况不久之前,正是他率军退敌,保住了京城,拯救了社稷。
最初他们不敢相信,那位传言已故的太宗皇帝居然还活着。
如今已是亲眼所见,容不得半点怀疑。
朱棣的威名,早已经传遍天下,即便如今看上去更年轻一些,但那股帝王气概无人可以模仿。
“辛苦了。”
“起身吧。”
他挥手之间,淡然如常。
将士们听了顿时激动不已。
还未回神之际,朱棣已迈步进了府中。
未知角色并未跟入,只在外头驻足守候。
在他看来,既然四哥已入府,那后面的事情自有他的决断。
他口中叼着一根草,悠然踱步离开。剩下的士兵则面面相觑,但无人敢多说。
毕竟那位湘王殿下性情低调,从不张扬。
……
英国公府内。
朱棣走入其中,很快看见一位妇人身影。
同时,那人也察觉到了门口来的不速之客。
此人便是张辅的妻子刘氏。
此刻的她,尚未转身,还不知身后已有人伫立。
朱棣望着眼前的女子,相较当年,刘氏容貌仍显年轻。
虽然步伐轻缓,但朱棣走近时,她仍觉察到了。
她回过身,面对朱棣走来。
一眼之间,她便认出了他。
刘氏双眼睁大,难以置信地望着眼前之人,慌忙揉了揉眼。
早已泪水涌出。
“太宗……皇帝?”
“真是您?您还活着?”
朱棣轻轻点头,心中却复杂难言。
也许未来难料张辅才能如何,但朱棣深知,张家世代忠诚刚烈!
“妾身刘氏,参见太宗皇帝!”
她急急行礼,却被朱棣搀住。
“不必如此。张家忠烈,实是我朱家有愧,辜负了你的夫君。”
“倘若没有土木堡之变,你与张辅本不会阴阳两隔。”朱棣低声说着,语气充满愧意。
刘氏轻轻摇头:“这些都已不重要。夫君身为大明将领,马革裹尸,是他身为将士的归宿。我明白。”
这一刻,朱棣才懂得刘氏的通情达理。
思及此处,心中更添几分悲痛。
“张辅是大明功臣,那一战,不该让他出征。”
刘氏道:“太宗皇帝,无须多言。这是他自己的决定。他出征前曾告诉我——”
“年事已高,若仍得朝廷重用,说明大明还需要他。”
“他也曾说,若战死沙场,不负大明,亦不负您。”
话至此,刘氏泪水不止。
朱棣胸口仿佛沉压,掩不住心中的沉重。
他猛然出声:“来人!”
数名锦衣卫随即闯入。
“属下参见太宗皇帝。”
朱棣眼中泛泪,但很快稳住情绪。
“传达诏令——”
“张家世代尽忠。本王今日以太宗身份追封张辅为武圣王,赐号‘正统朝第一忠臣’!”
朱棣望向刘氏,目光坚定深远:
“自此,你为‘正统朝一品武圣国夫人’。”
诏书一宣,刘氏泪下难止。
她当即跪地,高声叩首:
“谢太宗皇帝厚恩,为故人张辅谢恩!”
话毕,再三叩首。
朱棣未发一言,只是缓缓转身离席,锦衣卫随后离开英国公府。
“去办好此事。”离开时朱棣低声交代,“张家,值得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