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
天色未亮,赵家小院的灶房里已经透出了微光。
赵锋睁开眼,身边的床铺空空荡荡,只有一丝余温。
他没有赖床,起身穿衣,动作比平时慢了许多。
饭桌上,已经摆好了热气腾腾的肉粥和杂粮饼。
陈卿舒、叶芷怡、林清月和姹紫四人,都安静地坐在那里,谁也没动筷子。
她们的眼睛都有些红肿,显然一夜未眠。
这顿饭,吃得异常沉闷。
没有人说话,只有碗筷偶尔碰撞的轻响。
饭后,赵锋将那杆“断魄”长枪用厚厚的麻布一圈圈缠好。
又将内甲穿好。
弓箭和一些干粮衣物打成一个包裹,用一根扁担挑在肩上。
一头是枪,一头是行囊。
颇有林教头的感觉!
“我走了。”
赵锋看着她们,声音有些沙哑。
“相公,我们送你到村口。”
陈卿舒挺着还不明显的小腹,第一个站起身。
叶芷怡她们也跟着站起,眼神坚定。
赵锋点点头,没有拒绝。
一行五人,走在清晨的村道上。
晨雾弥漫,四女的抽泣声被压得很低。
却像小锤子,一下下敲在赵锋心上。
村口的大槐树下,已经聚集了黑压压的一片人。
其余即将出征的赵家村壮丁,和他们哭哭啼啼的家人,将整个村口堵得水泄不通。
女人的哭喊,孩子的啼哭,老人的叮嘱。
混杂在一起,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村长赵德和亭长赵凯站在人群前,脸色凝重。
看到赵锋过来,赵德叹了口气。
走上前,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将他拉到一旁,压低了声音:“锋子,村里这些后生,就数你最有本事,也最有威望。到了那边,多照看
他们一些。”
赵锋看着那些或茫然、或恐惧、或强装镇定的年轻面孔,郑重地点了点头:“德叔放心,只要我赵锋还有一口气在,就会尽力把他们活着带回来。”
这句承诺,掷地有声。
时辰已到,在亭长赵凯的催促下,队伍终于开始挪动。
“爹!娘!我走了!”
“当家的!你一定要回来啊!”
哭喊声撕心裂肺,五十名汉子一步三回头,最终还是汇入了前往县城的土路。
迎着初升的朝阳,一行人沉默地赶路。
队伍里弥漫着悲伤和不安,许多人还在偷偷抹着眼泪。
走出几里地后,赵锋停下脚步,将担子往地上一放。
众人见状,也纷纷停了下来,不解地看着他。
赵锋扫视了一圈,开口了。
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朵里:“都把眼泪给我收回去!哭哭啼啼的像什么样子!从今天起,你们不再是家里的儿子、丈夫、老子,你们是兵!”
他顿了顿,眼神变得锐利起来:“我知道你们在想什么,投了义军,杀官兵,吃香喝辣,光宗耀祖?我告诉你们,都是他娘的屁话!”
“我打听过了,义军的大部队,前不久刚吃了败仗,现在正被官军撵着打!我们这些人,一过去就是填坑的炮灰!想活命的,都给我听好了!”
“上了战场,别逞英雄,别当出头鸟!都把招子放亮点,一切听我号令!谁要是敢乱冲,别怪我赵锋不认同乡的情分!你们的命是命,家里还有老婆孩子等着你们回去!”
一番话,如一盆冷水,浇熄了众人心中那点不切实际的幻想。
他们看着赵锋,眼神从不解变成了信服和依赖。
是啊,打仗不是儿戏,是要死人的!
队伍再次上路,气氛却截然不同。
悲伤少了,凝重多了,脚步也快了许多。
小说《三年前被忽悠参军,三年后称帝回乡》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