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没有说合作,他说的是——配合。

第三章 如果你懂这段话,那我们从没走散过——第一次客户试讲,失败得比我预想的还干脆。

对方挑了半天语病,说节奏拖沓、情绪过重、没有策略思维。

最后冷冷地总结了一句:“不是我们要的东西。”

会议结束后,会议室里安静得可怕。

文案组的副主编推了推眼镜,扫我一眼,意味不明地说:“果然还是太主观了。”

我抱着资料从椅子上站起来,手心已经渗汗。

于澜没有替我说话。

他全程没有看我一眼。

我低头走出会议室,只觉得后背凉得发紧。

刚刚写好的那些句子还留在我脑子里:“有些话说出口就轻了,但有些话,一旦说出口,就再也收不回来了。”

我原本以为那是自己的情绪高光,没想到在客户眼里,只是软弱的废话。

晚饭没吃,我一个人在办公室里坐到九点。

<小玲给我泡了一杯热茶,蹲在我桌前低声说:“你别太往心里去。

他们说你主观,那是他们不懂写的人。”

我笑了笑:“他们没说错,确实很主观。”

“但你写得很好。”

她顿了一下,递过来一叠纸,“这是他之前写曜白提案时留的资料,也许你可以看看。”

我愣住,接过那份纸张。

是于澜写的。

上面有一段标题稿,用红笔标注过两次:“情绪不是手段,是语言本身。”

我看着那一行字,像是看见某种被强行遗忘的东西重新长出形状。

他的字体很潦草,写到最后一个字母时墨水已经快要断掉,却依旧完整。

我拿着那份纸,沉默了很久。

原来他也不是一开始就那么冷静的。

那天深夜,我在打印室里守着一份新稿的出纸。

机器缓慢地吞吐着纸张,灯光昏黄,空气里全是纸粉味。

稿纸快出来时,我不小心瞥到另一叠文件,是隔壁组的同事打印的客户对比调研报告。

我的稿子被夹在其中——第一页上有红笔写的“感情滥用”四个字。

我僵住。

“太主观用力过猛适合写公众号”……这些标签一次次浮上来,把我往下拉。

机器停止转动,我却没有伸手去接。

直到有人从门外走进来。

是他。

他站在打印室门口,看了我一眼,像是路过,但停下脚步。

“稿子出了吗?”

我没回

上一章 继续阅读

第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