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里,手机贴在耳边,仿佛下一秒,就会彻底失联。

我没有离开。

实习终止邮件发出后的第三天,我依然出现在工位上,照常打卡、整理日报、参与项目同步。

所有人都默认我是“手续未走完”,没有人提醒、没有人催促、没有人提出异议。

他们就像是被设定好脚本的协作单位,只要系统未彻底判定“无效”,那一切就还可以继续装作“有效”。

直到我接到了第二通电话。

来电仍是那个陌生号码,但这次的声音换成了一个女人,声音干净利落,语速极稳:“赵启明,我们要的,不是你‘被动退出’,而是你‘进入内核’。

系统在下周将推送一轮升级,内部协同验证测试,将首次开放‘行为标注者’权限。”

我握着手机没有出声。

“你将拥有一次机会,进入项目行为评分底层逻辑库。

我们不干预你怎么使用,但需要你带出内部行为权重配置文件。”

我听到自己咽了口唾沫,那是系统打分引擎的底层参数,是这套封闭机制的“骨架”。

“为什么是我?”

“因为你已经脱靶。”

她停顿了一下,“而脱靶,是唯一能躲过当前系统识别机制的方法。”

她报了一个路径,一个加密账号,还有一个时间——星期三晚上八点半。

我知道,一旦我走进那个权限池,就是没有退路的选择。

那天下班前,林浩然单独叫我进办公室。

他没有提邮件,也没有提终止事宜,而是递给我一份文件。

“下周开始,组内部分实习生将协助参与行为模型初测,你的协同效率恢复得不错,上周数据反馈表现积极。”

他看着我,眼神里多了点试探和不确定。

“你想留下吗?”

我看着他,只答了一句:“我想完成自己的周期。”

他点点头,把那份文件推到我面前:“签字就行。”

我知道,这就是那场“验证测试”的入场券。

当晚,我将所有数据记录打包压缩成一份独立副本,复制进一个U盘里,贴上“账单资料”字样。

星期三,晚八点半。

我借口留下加班,坐在项目测试间最里侧的空调口下,戴上耳机,打开测试程序。

界面自动跳转至内部操作系统的测试版本,跳过权限验证,出现一个新的选项:“模型结构编辑模式:开放测试(B

上一章 继续阅读

第1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