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提示音清脆响起,像一道微弱的电流瞬间击穿了我周身的滞重。
那一刻,我像是终于从溺水的泥潭里挣扎着探出了头,吸到了第一口带着铁锈味的、却无比真实的空气——改变的空气。
一种近乎悲壮的决心在胸腔里涌动:这一次,我要愿意。
为了她,也为了那个被困在沉默和笨拙里的自己。
第一堂线上课在周末的晚上。
我把自己反锁在小小的书房里,仿佛即将进行一场秘密的、关乎生死的仪式。
屏幕亮起,王琨老师的面孔出现,没有多余的寒暄,眼神沉稳如古井:“真正的沟通,始于倾听。
不是用耳朵听,是用心去感知对方话语背后的情绪、期待和恐惧。
放下评判,放下急于辩解的自己,清空你的杯子,才能盛下对方的故事。”
“清空你的杯子……” 我咀嚼着这句话,想起无数次晓雯说话时,我脑子里盘算的却是如何反驳、如何解释、如何结束这场“麻烦”的对话。
原来我捧着的杯子,从来都装满了自己的杂念和预设,从未真正为她的话语留出过空间。
“现在,请尝试复述你伴侣最近表达过的一个观点或感受,只复述,不加评判。”
王琨布置了第一个练习。
我下意识地张口,喉咙却像被砂纸堵住,脑子里一片空白。
晓雯昨天晚饭时说了什么?
好像是抱怨工作上的压力?
具体呢?
我拼命回想,却只捕捉到模糊的碎片和当时自己敷衍的“嗯嗯”。
一股强烈的挫败感涌上来,原来我连“听”这件最基本的事,都从未及格过。
这第一步,竟比想象中艰难百倍。
课程结束后,我对着电脑屏幕久久无言。
王琨的声音还在耳畔:“沟通不是表演,是心的抵达。
抵达的第一步,是学会安静地、完整地听见对方。”
我深吸一口气,推开书房的门。
晓雯正蜷在沙发上看电视,屏幕的光映着她安静的侧脸。
我走过去,在她旁边坐下,隔着一小段礼貌的距离。
她似乎有些意外,身体几不可察地僵了一下,但视线并未从电视上移开。
“昨天晚饭时……” 我的声音干涩得像砂砾摩擦,“你说工作上有压力……是遇到什么具体的事了吗?”
这句话耗尽了我所有的力气,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