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几年。
居然样样精通。
而且他们的身体素质和当下的我们简直是不可同日而语。
难道是现在的饮食结构和生存环境改变了我们的大脑和体质吗?
哈哈哈,狂悖之言,诸位看官,请勿要当真。
话接前言,再说回我爷爷。
我爷爷的父亲十几岁的时候,孤身一人,从山东蓬莱挑着一副担子来到了辽宁的一个小山村。
因为孤身一人怕被乡里人欺生,和当地的同姓家族往上追述字辈儿,发现前几代的字辈儿都能吻合,就认了同宗。
老爷子掏出小洋钱儿兑了个铁匠炉子,在当地扎下了根儿。
认下的同宗后来给我爷爷的父亲,也就是我的曾祖父,说了一门亲,生下了我的爷爷。
我爷爷是独子,在认的同宗同辈里排老五,后来接过了曾祖父留下的挑担,走街串巷贩卖货物,人送外号“五货郎”。
而曾祖父兑的铁匠炉子,被族里给了同宗的老二和老七。
那是解放前,乡间路上常有劫道的匪徒出没。
出外的行人若是遇见劫道的,轻则损失货物钱财,重则受伤甚至丢掉性命。
爷爷为了自保,跟随一名无名道士学习了拳脚功夫。
我爷爷因为拳脚功夫好,又会使用软鞭。
出门倒腾货物时,担子里藏着短刃,腰上缠着软鞭。
遇上五六个劫匪,倒也不怕。
同乡要外出,走上较远的路了,都愿意和我爷爷结伴而行。
时间长了,四里八村的,五货郎的名声流传出去了。
除了拳脚功夫,乡下人生病很少专门寻医问药,往往去道观求了符或者草药熬煮了喝下。
因比爷爷也跟着学习了一些,遇上生了寻常毛病的,也能画符开药。
因此人缘就更好了。
后来,爷爷娶了我奶奶,夫妻恩爱。
生下十几个子女。
但是那个时候小孩子存活率很低,最后只存活了三女两子。
我没能见到奶奶,她在七十多岁的时候去世了。
但是听我妈妈说,爷爷和奶奶很恩爱。
那个年代,农村打老婆的大有人在。
我妈说他们老董家就是,做人家媳妇的,动辄被打,骂几句更是家常便饭。
可是我爷爷在外面那么铁骨铮铮的一个大男人,在家里别说打媳妇了,重话都从来没说过一句。
认证了现在的一句话了:真正有本事的老爷们,从来都是疼媳妇儿的。
爷爷是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