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是一种近乎偏执的证明——证明自己配得上这样的生活,终将拥有这一切。
他离那个象征优渥生活的物件,第一次如此之近,却又隔着一层冰冷的玻璃。
他暗暗发誓,终有一天,他要亲手打破这层玻璃。
第三章:临危受命时间滑入九十年代初。
改革的春风吹遍大地,但也带来了阵痛。
许多在计划经济温床中长大的国营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猝不及防,摇摇欲坠。
京郊,红星木器厂,一个曾经辉煌过的国营老厂,此刻正散发着浓重的腐朽气息。
陈志远被一纸紧急调令推到了这里——担任厂长。
彼时,他已是商务部某处颇有前途的年轻处长。
上级领导语重心长,拍着他的肩膀,力道沉重得仿佛要把责任直接压进他的骨头里:“志远同志,红星厂,是块出了名的‘硬骨头’!
设备老化,产品积压,债台高筑,工人几个月发不出工资了!
几百号工人,背后就是几百个家庭啊!
国家的资产,不能就这么眼睁睁看着它烂掉!
你年轻,有想法,有闯劲,更关键的是,你懂经济!
组织上反复研究,认为你是最合适的人选!
这副担子,千斤重,但必须有人挑起来!
你,就是组织信任的人!”
领导的目光充满了期许,也带着不容置疑的压力。
陈志远知道,这不是商量,是命令,是背水一战。
当他踏进红星木器厂的大门时,一股破败荒凉的气息扑面而来。
巨大的厂区空旷得瘆人,高大的铁门锈迹斑斑,推开时发出刺耳的呻吟。
道路坑洼不平,砖缝里顽强地钻出枯黄的野草。
空旷的车间里,几台五六十年代的苏式木工机床,像被遗忘的史前巨兽,沉默地矗立着,蒙着厚厚的灰尘,有的部件已经锈死。
空气中弥漫着木头受潮腐朽的霉味、机油挥发的怪味和一种绝望的死寂。
仓库里,堆积如山的家具,笨重、样式陈旧得如同出土文物——笨重的雕花大衣柜、敦实得能当碉堡用的实木沙发、刷着刺目红漆的床头柜……落满了厚厚的灰尘和蛛网。
几个留守的老工人,穿着洗得发白的工作服,袖着手,三三两两蹲在向阳的墙根下,眼神空洞地望着天空,麻木得像一尊尊雕像。
偶尔有气无力地聊几句,内容也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