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你这照片……情绪偏激,影响不好。”

我问:“哪一句偏激?”

他不敢看我。

“那个……飞走的鸟,像是在……逃离什么。”

我笑了。

“鸟本来就会飞。”

他说不出话,只摆手:“你懂的,体制内,家丑不外扬。”

我懂。

我太懂了。

转身时,雨砸下来。

我没打伞。

文件袋抱在怀里,像抱个死孩子。

回到家,我把照片摊在桌上。

《越狱》。

灰鹦鹉展翅,天光裂开。

多干净的一张照片。

可他们说它“不和谐”。

因为飞?

因为逃?

因为我敢拍一个“离开”的瞬间?

我盯着那张纸,盯了两个小时。

然后,我起身,去打印店。

十张。

A3。

加厚相纸。

每张右下角,我手写一行小字:“作者:黎敏,60岁,第一次为自己按下快门。”

第二天清晨五点,我出门了。

带着浆糊、刷子、照片。

第一张,贴在小区公告栏。

正中间,压住物业通知。

第二张,贴三号楼电梯内。

镜子旁边,照见每一个早起上班的脸。

第三张,菜场入口。

猪肉摊上方,油渍滴在边缘,我不管。

第四张,老年活动中心门上。

第五张,快递柜背面。

第六张,儿童滑梯旁。

第七张,垃圾站门口。

第八张,社区党建宣传栏旁边。

第九张,健身器材区。

第十张,就贴在我家单元门内侧——正对着陈国栋每天出门的路线。

每一张下面,我都用红笔加了一行:“他们说这照片不和谐。

可我觉得,真相比和谐更重要。”

天亮了。

买菜的大妈驻足。

遛狗的年轻人拍照。

小学生指着问:“妈妈,这只鸟怎么了?”

他妈说:“它自由了。”

中午,我听见楼道里有人议论。

“听说了吗?

六楼那个黎老师,拍了张鹦鹉飞走的照片,学校不让展。”

“为啥?”

“她老公是处长,怕丢脸呗。”

“啧,连只鸟都不让人飞?”

下午,朋友圈炸了。

有人发图:“#退休阿姨拍鹦鹉被禁展#”。

配文:“60岁阿姨拍鸟,竟被说‘情绪偏激’?

这年头,连飞都不让飞了?”

转发越来越多。

评论区开始翻:“她老公是不是控制狂?”

“这不就是家暴隐喻?”

“阿姨牛,比年轻人还敢拍!”

我坐在阳台上,看着手机。

一条条刷过去。

没人认识我。

可他们懂我。

原来,群众的眼

上一章 继续阅读

第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