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里翻涌。
他们用我的未来,买了她的刀。
我翻找阁楼,在一堆旧磁带里发现一盒标着“2003-终审”的录音带。
用老式播放机播放——父亲的声音传出:“数据可以改,人必须闭嘴。”
同事问:“那小张怎么办?”
“让他‘意外’摔伤,项目暂停。”
“可他孩子刚出生……学术圈,从来不是讲情的地方。”
我关掉录音机,手指发抖。
原来三十年前,他就杀过人。
而这次,轮到我了。
我坐在黑暗中,手里握着三样东西:• 母亲的操控笔记• 父亲的录音带• 我的微型录音笔我轻声问自己:“林晚,你还想叫他们爸妈吗?”
窗外,雨开始下。
我打开手机,将所有证据加密,设定72小时后自动发送至农科院、媒体、周婷邮箱。
然后,我撕掉日记本最后一页,写下:“家不是归处,而是坟场。”
我把它塞进父亲最爱的《植物学图谱》里。
我知道,他们永远不会看到。
但我会。
每一次翻开那本书,都会想起——我曾在这里,亲手埋葬了‘女儿’这个身份。
我起身,走到窗边。
雨打在玻璃上,像无数只手在敲。
这一世,我不再是女儿。
我是掘墓人。
第五章:反向设局我站在实验室门口,看着周婷的背影。
她低头敲键盘,马尾轻轻晃着,像大学第一天那样干净。
可我知道,她的书包夹层里,已经躺着一张“举报信草稿”。
是我放的。
我用双面U盘,插入她常坐的电脑,启动伪造模块。
屏幕一闪,搜索记录生成:“林晚 论文 数据来源学术不端 举报流程农科院审查标准”。
三分钟后,清除痕迹。
我拔出U盘,指尖发凉。
我要让她“有动机”。
第二天,我穿黑衣,戴口罩,走进图书馆公共打印区。
打印机嗡嗡响,像某种低语。
我登录临时账号,发送邮件至学院监察组:“请查周婷。
她想陷害林晚。
动机:嫉妒+心理操控。
证据:电脑搜索记录、书包内举报信。”
邮件发完,我抬头。
打印机旁,有一枚摄像头,红灯微闪。
我愣了一秒。
可没退。
棋已落下,不能悔。
第三天中午,监察组来了。
周婷正在做实验,白大褂沾着培养液。
“周婷同学,请配合调查。”
她抬头,眼神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