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连自己的生活都懒得收拾,还能指望对别人上心?”
这话戳中了周明的软肋。
他想起小时候,妈妈总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爸爸下班回来,哪怕再累,也会帮着擦桌子。
那时候日子不富裕,却总透着股清爽劲儿。
从那以后,周明丢垃圾时会特意分分类。
有次加班晚归,看见小区垃圾分类点的志愿者还在值班,是个头发花白的老太太,正戴着老花镜把混在一起的废纸捡出来。
他突然觉得,林晓梅的“讲究”不是较真,是对生活的尊重——尊重那些看不见的付出,也尊重自己过的每一天。
回家后,他跟林晓梅说:“明天我买几个分类垃圾桶吧,放在厨房门口,省得你总蹲在地上分。”
林晓梅愣了一下,随即笑了:“算你有良心。
其实我也不是非要你跟我一样,就是觉得,两个人过日子,总得互相迁就点。
你迁就我的‘洁癖’,我也少管你把袜子扔沙发上,这不就平衡了?”
周明看着她眼里的笑意,突然明白,所谓磨合,不是谁改了谁的脾气,而是在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里,慢慢找到让彼此舒服的节奏。
就像垃圾分类,你退一步学会分类,我退一步少点唠叨,日子才能在互相体谅里,过得顺顺当当。
九、停电夜的意外顿悟夏天的一个傍晚,小区突然停电。
空调停了,风扇不转了,手机也快没电,周明和林晓梅只能搬着小板凳坐在阳台,扇着蒲扇等来电。
“这破小区,一年停八回电,物业费倒是一分不少。”
周明烦躁地扇着扇子,汗水顺着脖子往下流。
林晓梅却看得开,从柜子里翻出蜡烛点上:“停电也挺好,省得你总抱着手机刷视频,小宇也不用赶作业了。
你看,这蜡烛光多有情调,比灯泡温馨。”
周小宇在旁边拍手:“妈妈说得对!
我们来玩成语接龙吧!”
一家三口围着蜡烛玩起了游戏,一开始周明还觉得无聊,玩着玩着倒投入了。
蜡烛烧得滋滋响,映得三个人的脸忽明忽暗,远处传来别人家的笑声,蝉鸣在黑暗里格外清晰。
“其实这样也挺好。”
林晓梅突然说,“以前没空调的时候,夏天晚上都在院里乘凉,我爷爷给我讲故事,我奶奶扇着蒲扇赶蚊子,比现在抱着手机有意思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