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心中有那么一个大观园。
里面的贾宝玉依然少年,林黛玉依然如弱柳……心底里佩服着曹雪芹先生,那是一个故事,却让无数人回味,不存在的虚无,在众人的心中凝结成实。
那大观园里关着的不仅仅是红楼众人,还有读者的思绪……最后的几章将所有人困住,和众人开了一个没有结局的玩笑。
为什么读者会为一个故事动情?
催更、发刀片、猜测结局……就好像那个人真实存在着,像是离父母很远的孩子,父母总是担心他过得好不好……这便是共情吧……每一个读者都拥有的能力,跨越时间、地点,甚至是世界。
为何大家都喜欢团圆的大结局,可能是承受不住离别的痛苦吧……每一个刀片都是对作者文笔的肯定,也是读者心碎的证明。
想来倒是好笑,我算不得什么沉稳的人,也是痛恨拖更、断更的作者,如今倒是为他们想到了一个开脱的理由。
每一个故事,每一个人物,它到底结局如何,他到底何去何从?
若是牵动不了读者的心,谁会在意?
行走在水边,看着水纹将杨柳戏弄得泪流满面,池中荷花残败得正艳。
指纹抚摸过的健身器材锈迹斑斑,暴露在苍穹之下的铁锈散发着血腥味,墨绿色的油漆不再粉饰红褐色的肮脏,展示着它最初的底色。
独自一人走过羊肠小道,耳边是大妈的歌唱声,视频在拍着,她们穿着旗袍把自己藏在荷花里,就像我弯着腰前行,把自己藏在世界的角落里。
歌声离我那么近,我不禁侧目,她们的身姿我的确不愿驻足,她们的精神风貌却让我留恋,展示自己的魅力,驻足世界的呐喊,向世界证明自己的存在竟是那么的伟大。
我常常怀疑自己的思想到了一种不可名状的境地,披着一张年轻人的皮,走着一条不必走的路,态度像是一个暮年老者,向往着悠闲自在的生活。
夕阳西下,红云烧遍天,海浪迭起,鸥鸟翱翔而过。
躺在躺椅上,嗅着海盐味的风。
树叶沙沙,放着沁人心脾的音乐。
悠闲自在、孤独寂寞。
或许有人会说我少年多愁。
是啊,少年不识愁滋味。
此时此刻,才觉平凡文字见文笔。
寥寥数语,却道出了我怎么都写不出的感情……春风不解人意,百般笑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