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是燃烧的火焰。
三年后的一个午后,我正在店里整理货架,风铃响了。
我抬起头,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站在门口。
陈屿回来了,但又不完全是我记忆中的那个少年。
他高了些,瘦了些,穿着合身的黑色大衣,围着灰色围巾。
脸上少了当年的青涩,多了几分成熟和疲惫。
“小晚。”
他叫我的名字,声音比记忆中低沉了些。
我愣在原地,手中的抹布掉在了地上。
“我回来了。”
他说,语气平静得像只是离开了一会儿。
我们去了以前常去的小茶馆。
坐在靠窗的位置,阳光斜照进来,在桌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你变了很多。”
我说。
他笑了笑:“你倒是没怎么变。”
沉默在我们之间蔓延,像是无形的墙。
“对不起,”最终他先开口,“那些信...我本该写得更多。”
“没关系,”我说,“我知道你很忙。”
他又沉默了,手指无意识地转动着茶杯。
“我交了一个女朋友,”他突然说,“在北京。
她是我的同学。”
我的心猛地一沉,但脸上还保持着微笑:“那很好啊。
她...怎么样?”
“很好,”他说,“很聪明,很独立。
和她在一起很...轻松。”
我点点头,喉咙发紧。
窗外,一片枯叶从树上落下,在风中打了几个旋,最终落在人行道上。
“我这次回来,”他继续说,“是来处理母亲留下的房子。
以后可能...不会经常回来了。”
“我明白。”
我说。
我们又坐了一会儿,他告诉我一些大学生活的片段,我简单说了说这几年的生活。
对话变得客套而疏远,像是两个不太熟的旧相识。
离开时,夕阳正在西沉,将我们的影子拉得很长。
走到分别的路口,他停下来,从包里拿出一个纸袋。
“这个,还是应该给你。”
他说。
我接过纸袋,知道里面是那本诗集。
“保重。”
他轻声说,然后转身离开。
我站在原地,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街角,就像当年看着那列火车消失在天际线。
打开纸袋,果然是那本《叶芝诗集》。
翻开扉页,我发现原来那行字下面,还有一行小字,墨迹尚新,显然是刚写上去的:“但我终究没能成为配得上你等待的人。”
眼泪终于落了下来,滴在纸页上,晕开了墨迹。
我蹲在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