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兰一起忙村里的事。
她懂草药,每天熬药分给大家预防感冒;我年轻,帮着拉物资、给隔离的人家送菜。
村里的人再也不说闲话,张二柱见了我们,还会主动打招呼:“陈阳,桂兰婶,需要帮忙不?”
赵桂兰总说:“都是乡里乡亲,疫情期间就该互相帮衬。”
她还把自己的退休金拿出来,让李建国去镇上买口罩和消毒液,分给村里的老人和孩子。
我问她:“婶,你这钱不是要给小宇哥结婚用的吗?”
她笑了:“小宇要是知道我把钱用在正经地方,肯定高兴。
他在武汉拼命,我在村里也不能拖后腿。”
三月初,武汉的疫情开始好转。
林小宇打来电话,说他已经康复,很快就能回家。
赵桂兰激动得一夜没睡,连夜给林小宇缝了件新棉袄:“武汉冷,他回来能穿。”
可没几天,新的麻烦来了 —— 村里的消毒液和口罩用完了,镇上的物资也紧张,李建国急得直跺脚:“这可咋整?
没物资,万一再有人发热,咱们连防护都没有!”
赵桂兰想了想:“我有个老姐妹在邻村,她家开药店,说不定有存货。
陈阳娃,你跟我去邻村看看。”
邻村也封了路,我们绕了好几条小路才到。
老姐妹果然有存货,却要高价卖:“现在这行情,口罩五块一个,消毒液二十一瓶,少一分都不行。”
赵桂兰皱着眉:“都是救命的东西,你咋能涨价?”
“我也是没办法,进货难。”
老姐妹别过脸。
我掏出身上所有的钱,不够,赵桂兰又把她的金戒指摘下来 —— 那是她老伴留下的,平时舍不得戴。
“这个戒指值点钱,抵了剩下的钱,你把物资给我们。”
老姐妹犹豫了半天,接过戒指,给了我们两箱口罩和十瓶消毒液。
回去的路上,我背着物资,赵桂兰走在我身边,轻声说:“戒指没了就没了,能帮村里就好。”
“婶,等小宇哥回来,我给你买个新的。”
我看着她,心里酸酸的。
5我们把物资带回村,分发给大家。
张二柱拿着口罩,不好意思地说:“陈阳,桂兰婶,以前是我不对,不该说闲话。
你们放心,以后村里有事,我随叫随到。”
赵桂兰笑了:“以前的事别提了,大家好好的就行。”
四月初,武汉解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