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像对着一匹马。
她把自己也后退半步,给所有人一个“降速”的信号。
江砚在后台盯着监屏,喉结轻轻动了一下——他没有冲上去。
不上场条款写得明白,非安全/医疗事件,不上台。
天有不测。
三号灯架突然发出一声轻响,像金属咳嗽。
灯体微微晃了一下,正对着舞台前沿。
这是安全。
他在耳麦里吐出一句:“三号灯,支撑异常。”
下一秒,他长腿越过侧帘,在灯体倾斜的那一瞬,拽住安全绳,身体往后借力,硬把重量引向一边。
工作人员飞扑上前加固。
全程不到三秒,却像拉长了一分钟。
台下安静。
林知夏转头,恰好看见他——只为安全破例。
他没有看她,只低头确认螺栓、手套、锁扣,再把自己退回到不上场的位置,像一阵风退进了夜色。
她对着麦克风说:“例外条款:安全与医疗优先。
感谢后台。”
掌声这才落下来。
不是热闹,是一种心落回骨头的声音。
10|反转:他为什么懂“不上场”中场休息,她在后台长桌边喝水。
江砚戴着一次性手套,把刚换下的电池整齐码好。
“你的手——”她低声,指他手背上一道浅红。
“没事,被安全绳擦了一下。”
他把手套摘下,动作一如既往地慢,像怕惊动什么,“我遵守条款。
除了安全,不上场。”
她忽然问:“你为什么这么懂‘不上场’?”
他沉默两秒,从胸口口袋里摸出一张折得很方的旧纸。
纸很薄,边角发软,是三年前的一张匿名投诉单的复印件。
上面只有四个字的落款:依法如实。
“那次工地更换支撑件,有供应商掺假。
你在网上做过一次‘只读镜像’的匿名提醒,附了最短链路。”
他轻声叙述,像在讲别人的故事,“我刚接手那个项目,看了你的图,把夜间施工停了。
后来查实,那一夜少了一个事故。”
他抬眼看她,目光不锋利,却非常坚定,“我从那天起,学会不上场。
该发言的人上场,该把灯点亮的人,在后台。”
“你记得那么久?”
她喉咙发紧。
“我记得‘依法如实’四个字。”
他笑得很浅,“还有一件事:你的十分钟,任何人都不该占。”
她没再说什么。
她把水杯放下,像放下一个迟到的答案。
“谢谢你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