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他至死都保留着那些未寄出的信——那是一个沉默的人,一生都未能妥善安放的深情与遗憾。
“苏奶奶,您知道淑华女士后来怎么样了吗?
现在……还在西北?”
我怀着一丝希望问道。
完成遗愿,总需要有个方向。
苏奶奶的眼神黯淡了一下,缓缓摇头:“好多年前倒是通过一两封信,说是在那边成了家,也有了孩子,应该过得还行吧。
后来……慢慢就没了联系。
人老了,就像秋天的叶子,一阵风过,就不知道飘到哪里去喽。
西北那么大,隔了这么多年,怕是……”她的话没有说完,但意思已经很明显。
沧海桑田,人世茫茫,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要去寻找一个失联已久的人,无异于大海捞针。
刚刚理清的线索,似乎又指向了一条死胡同。
我低下头,看着手中那把依旧无法打开“涵青斋”大门的钥匙,心情复杂。
知道了故事,却似乎更加无力。
苏奶奶看着我失落的样子,慈祥地笑了笑:“年轻人,文渊老师把这些东西留给你,自然有他的道理。
别急着一下子就要把所有锁都打开。
有时候啊,找的过程,比找到的结果更重要。”
她的话意味深长。
离开苏奶奶家时,雨差不多停了。
天色依旧阴沉,但我的心情却不像来时那般焦灼和迷茫。
那个穿着中山装、雨夜到访的“老人”身影,再次浮现在脑海。
如果那真的是某种执念的化形,他想要的,或许不仅仅是这把钥匙,更是这段被尘封的往事,能够被人知晓、理解。
我回头望了一眼那条安静的小巷,和苏奶奶那亮着温暖灯光的小窗。
“归途整理”,整理的从来不只是物品。
更是人生。
而我,似乎刚刚读懂了第一个章节的,真正含义。
接下来,我该试着去打开那把锈死的锁了。
即使用最笨拙的方法。
回到“归途”工作室,苏奶奶的话还在耳边回响。
“别急着一下子就要把所有锁都打开。
有时候啊,找的过程,比找到的结果更重要。”
过程?
我盯着工作台上那把依旧沉默的“涵”字钥匙,还有旁边那本厚重的蓝色日记本。
作为一个程序员,我习惯于追求确定的结果,编译通过,运行无误,bug清零。
但现在,我面对的是一段生锈的、卡死的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