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这群热血激昂,爱国情怀和民族责任感强烈的学生,郭志兴动容了。
他当年也和这些学生一样,将救国救民视为己任,怀揣着振兴华夏的理想,不顾家人阻拦反对,毅然决然的报考军校。
可是,他不想看到这群朝气蓬勃,代表着国家民族未来的学生就这样死在常熟……
“师座!”
这时,身后传来士兵问好的声音。
医疗队的学生抬头看去,目光变得狂热,心中充满了期待与紧张。
在金陵以一己之力把凶名赫赫的第六师团营地炸掉,炸死炸伤至少15000鬼子,又在华中方面军20万鬼子眼皮子底下成功抓住倭国天皇叔父朝香宫鸠彦,逼迫鬼子停止残杀金陵城的百姓战俘。
周黎就是真正的孤胆英雄!
年轻人谁不崇拜英雄?
……
“周长官您好,我们是南通学院的医学生,上个月7号加入忠义救国军,被整编为第三医疗队。”
“我是队长萧筱梦,今年22岁,17岁考入南通学院医学系,同年10月前往大不列颠伦敦大学圣乔治医学院留学,今年8月淞沪会战爆发,回国加入南通学院附属医院组建的医疗队前往淞沪支援。”
“听闻您和527团要死守常熟,为国府争取时间调集部队部署徐州防线,我们也想出一份力。”
“我们不怕死,我们坚决服从您的命令,绝不会给您拖后腿,添麻烦,请务必让我们与将士同生共死!”
队长萧筱梦上前一步,铿锵有力的说完后,把学生证和一封请战书双手递给周黎。
学生们挺直腰板,眼神倔强如炬,纷纷展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泛黄的纸页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战地救护心得与解剖图。
一名男生举起染血的纱布标本:“周长官您请看,我们在淞沪会战爆发后就跟着老师参与实战救治,熟悉战伤处理。”
“前线缺医少药,我们带来全部的医疗物资,可同时担任救护兵与战斗员,包扎止血、搬运伤员时,我们比普通人更快,若阵地危急,我们亦能持枪守阵!”
话音落下,萧筱梦伸手从挎包里掏出一个笔记本,眼眶泛红却声如金石的说道:“周长官我们不是绣花枕头,我们南通学院医学系的学生,自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开始便投身救护。”
“淞沪会战时,四位老师带着我们在战场上抢救伤员,总计有17名同窗牺牲。”
想起牺牲的同学,萧筱梦泪流满面,哽咽着举起手中笔记。
“周长官请看,这是我们的战地救护手册,上面记载着这几个月参与实战救治的每一例病例。”
“如何快速止血、如何判断弹片位置、如何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缝合伤口……我们绝不是纸上谈兵的书生,而是用血与药淬炼过的战士!”
学生们都哭了,泣不成声。
淞沪会战失败,他们本来可以随学校撤离到武汉的,但他们得知忠义救国军急缺医生护士,就选择留下来。
他们不在乎生死,只想为抗战救国出一份力。
一名男生撸起袖子,露出手臂上的刀疤,高声道:“我9月在淞沪救治伤员时,遇到一队小鬼子袭击,我用刺刀捅死一个鬼子,这伤疤就是跟鬼子搏斗时留下的。”
一名女生哭着说道:“周长官,您知道前线伤员的死亡率吗?因为没有及时处理,感染致死的人比直接战死的多三倍!”
“我知道您不想让我们陪你们一起牺牲在常熟,但如若我们退缩,何颜面对那些用命守护我们的将士?何颜面对老师的教诲,医者,当以天下为诊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