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您能理解,乔女士,目前您的处境……很微妙。”
我用力点头。
这是我唯一的机会,也是我自救的浮木。
回到警局临时提供的办公室,我开始疯狂地翻阅初步的卷宗。
死者的身份很快查明:张伟,一个三十五岁的营销公司主管,网络上小有名气的“意见领袖”,以言辞犀利刻薄著称。
随着更多死者信息的出现,我内心的恐惧如同滚雪球般越来越大。
第二名死者,女性,网红主播,被发现死于一个密闭的“镜屋”,死因是机械性窒息——完美复刻了我剧本中的第二个案件。
她的临终“台词”同样被打印出来,散落在身旁。
第三名死者,男性,过气论坛版主,死法对应剧本第三幕——被“审判的利剑”刺穿心脏。
我的电脑加密文档像是个被幽灵窃取的潘多拉魔盒,在现实世界里肆意倾泻着死亡。
每一个细节都对得上,连我为了增加游戏趣味性而设计的、只有我自己知道的几个微小彩蛋,都原封不动地呈现在犯罪现场。
这感觉太诡异了,就像一个我精心培育的胎儿,突然变成了连环杀手,而我却被指控是它的教唆犯。
阻碍接踵而至,像一道道铁栅栏,将我困在原地。
第一,剧本的保密性。
我反复检查我的电脑和云存储记录,没有任何被黑客入侵的痕迹。
它就像一座理论上绝对安全的堡垒,但里面的宝藏却不翼而飞,并在外面世界引发了血案。
谁能做到?
除非是我自己梦游时发出去的?
第二,舆论的绞索。
每出现一名死者,网络上就会出现一篇匿名的分析帖,详尽“解读”《镜中羊》剧本与真实案件的关联,其角度之刁钻,逻辑之阴毒,一步步地将我塑造成那个隐藏在幕后的、享受操纵死亡的“编剧”。
帖子下面,汹涌的评论几乎要将我淹没。
“心理变态”、“杀人取乐”、“自以为神的疯子”……这些词汇像毒针一样刺向我。
我甚至不敢打开社交媒体。
警方试图追查发帖IP,却总是被引向海外的代理服务器,无功而返。
第三,是陈锋队长在一次案情分析会上,看似无意地提起的一个名字。
“这几个死者,社会关系看似没有交集,但我们深挖了一下他们的网络足迹,”陈锋的手指敲着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