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小荔在工分统计中展现出的确实出众的能力,第二天正式分粮时,那个需要与村民面对面核对工分、确保无误的关键性重任,自然而然又落到了她的肩上。小荔倒也不扭捏推辞,她本就对农村秋收后按工分分粮这充满乡土气息和集体主义色彩的热闹事儿充满好奇,如今能亲身参与其中,成为其中的一份子,心里头满满的都是新鲜感和兴奋劲儿。
天还没完全亮透,灰蒙蒙的晨光刚刚驱散夜色,村民们就喜气洋洋地、陆陆续续从各家各户涌出,汇聚到大槐树下的大队部仓库门口,自觉地排起了长龙般的队伍。仓库前面空地上,早已摆放好了几张擦拭干净的八仙桌。屯子里的几位主要干部——村长、书记、王会计、大队长等,以及他们临时请来的编外“小助手”小荔,都端端正正地坐在了桌子后面。核对工分并非针对每一个村民个人,而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轮到第一个村民家庭代表上前时,王会计便拿出昨天汇总好的全屯工分总表,小荔则按照报上来的户主名字,迅速翻找到该户具体的工分明细账页,重新仔细地一笔笔核算一遍。待王会计、小荔以及村民代表三人共同确认无误后,王会计便开具一张盖着红章的领粮票据。村民小心翼翼地拿着这张珍贵的票据,就可以转到桌子后面的仓库门口,凭票领取属于自家的那份粮食了。当然,装粮食的口袋,各家都得自备。
小荔算得又快又准,清脆的报数声清晰响亮,整个核对过程行云流水。有了她这个高效的“人形计算器”,今年的粮食分发工作进展得格外顺畅,效率奇高。日头刚刚爬到天空正中央,刚到晌午时分,仓库里堆积如山的粮食就已被分到各家各户手里。对于那些家里劳力多、工分挣得足的村民来说,除了领足口粮,还可以选择将一部分粮食份额直接兑换成现钱,手里头也能活泛些。
而知青们的情况就大不相同了,他们普遍年轻力薄,加上参加劳动的时间也短,工分积累普遍不多,分到手的三五百斤粮食,对于要熬过一个漫长寒冷的冬天来说,实在是杯水车薪,捉襟见肘。屯子里考虑到他们远离家乡、举目无亲的特殊困难,也格外照顾,特别允许他们不用粮票,直接按议价花钱再额外购买一些粮食,以解燃眉之急。
分粮现场,村长和书记们看着小荔娴熟利落的样子,忍不住交口称赞王老三家的这个姑娘,算账的本事真是厉害,年纪轻轻就如此沉稳能干。小荔年纪虽小,但行事落落大方,面对满场的大人和领导,一点不露怯,叔叔伯伯叫得亲切自然。她那白胖可爱的小圆脸,配上总是笑眯眯的表情,眉眼弯弯,一看就是个伶俐又讨人喜欢的孩子。干部们看在眼里,心里头都在暗自琢磨:自家亲戚里,或者相熟的人家,有没有年纪相当、品性端正的小伙子?要是有,可得赶紧托人去老王家探探口风、提提亲事。同时,他们也不由得在心里感慨:这孩子啊,就是得多读书!瞧瞧,念过书的孩子,明显就比屯子里其他同龄的姑娘们更明事理,接人待物更大方得体,眼神里都透着股灵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