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
他看到我,眼神瞬间冷了下来,带着毫不掩饰的敌意。
技术展示环节。
轮到石光科技。
巨大的屏幕上,“天枢”系统的界面流畅运行。
赵明负责技术讲解,他克服了紧张,讲得清晰而富有激情,重点突出了“天枢”在复杂工业环境下强大的自主学习能力、精准预测和独特的逻辑推理链条。
台下,卡伦博士从一开始的随意,渐渐坐直了身体,眼神专注起来。
当赵明展示“天枢”如何通过分析历史数据,不仅预测故障,还能推导出故障的根本原因链(比如材料批次问题导致的热处理参数异常,进而引发轴承应力集中)时,卡伦博士的眼中闪过一道精光。
展示结束,掌声比预想的要热烈。
我看到卡伦博士微微点了点头。
林景深那边,智科未来的展示紧随其后。
他们演示的是一个基于成熟开源框架包装的“工业AI平台”,界面花哨,功能繁多,但核心技术亮点不足。
卡伦博士看了几分钟,便微微蹙眉,显得有些意兴阑珊。
下午的圆桌论坛,是峰会的重头戏。
卡伦博士作为核心嘉宾主持,与几位全球顶级AI公司的CEO探讨AI的未来。
论坛开始前,主办方突然通知我:“石总,卡伦博士临时提出,希望增加一个名额,邀请您加入圆桌讨论。”
这突如其来的邀请让所有人惊讶,包括我自己。
我看到不远处林景深的脸瞬间变得无比难看。
我深吸一口气,压下狂跳的心脏,在众人瞩目下走上主舞台,在卡伦博士身边落座。
论坛开始,讨论的话题逐渐深入。
当谈到通用人工智能(AGI)面临的瓶颈时,卡伦博士看向我,用英语问道:“石女士,据我所知,贵公司的‘天枢’项目在自主学习和逻辑推理方面有独特探索。
在通往更智能系统的道路上,您认为当前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天枢’是如何应对的?”
聚光灯打在我身上。
台下是黑压压的行业精英和无数闪烁的镜头。
我清晰地感受到林景深那两道冰冷刺骨的目光。
但卡伦博士眼中的真诚和求知欲给了我力量。
我拿起话筒,用流利的英语回答,声音沉稳:“卡伦博士,感谢您的问题。
我们认为,当前通往更强智能的最大挑战之一,在于系统如